杂谈
释解关公的三大谜团
2017/4/21 15:16:19   次浏览

本书由“百家讲坛”同名节目《三国名将》讲稿整理而来,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座次是从哪里来的?看演义?听评书?拼名气?比勇力?还是……看脸?“三国探客”说,煮酒论英雄,还是要靠战绩说话!运筹帷幄的三军统帅周瑜、诸葛亮、曹操……披坚执锐的沙场勇将关羽、赵云、邓艾、张辽……国内屈指可数的三国历史文化学者、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北辰凭着三国英雄真刀真枪的战绩,给出了一份历史学家的三国名将“排行榜”。

三国的名将群体当中,关羽不仅名气极大,而且留下谜团也很多。这些谜团,往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的玄机值得破解,其中的风韵也值得领略。比如,与文化相关者,他为何会被赋予一张最具标志性的红脸?与科技相关者,神医华佗是否主动前去为他做过刮骨疗伤的外科手术?与军事和政治相关者,他是否在长沙恶战并且收降过黄忠?下面,就让我们一一道来。

第一个谜团,是关于关公的脸。说到他的脸,立即会想到《三国演义》第一回中“面如重枣”的描绘,也会跳出来那一句“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的歌词。关公为什么是红脸?背后有什么玄机吗?回答是确实有玄机,而且这一玄机还很有趣。玄机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原来,这与汉代以来,一种非常盛行的政治文化指导理论密切相关。这种理论叫做“五德终始”。

所谓“五德”,德者,性质也,即木、火、土、金、水这五行的特性。古人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五行的特性各不相同,具有相生或者相克两种关系。以相生关系而言,木材燃烧生成火焰,火焰生成灰烬即泥土,土层中矿石生成金属,金属融化生成水样的液态(另一种说法是水汽在冰冷的金属上凝成水珠),而水则滋润树木生长,这样就形成相生的循环。这种五行之说,后来又与政治发生结合,逐渐形成“五德终始”的理论,并且在汉代,开始对现实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按照东汉班固《汉书》中所引录的《世经》,这种理论是把中国古代的王朝,根据时间先后排序之后,再用循环相生的关系,将“五德”(也就是五行)与之对应匹配。第一位是伏羲氏,与之相对应的是木德。每经过五个君主和王朝,形成一个循环,然后周而复始。第三个循环,是从周王朝开始,对应木德。但是请注意,接下来并不是秦始皇的秦王朝,而是刘邦的汉王朝,对应的是火德。理由是此前的秦国,曾经是周王朝下属的诸侯国,即使后来完成统一,也不能算是承受天命而创建的崭新王朝,所以不能列入正规的序列当中。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属于汉王朝的中兴重建,并非革新天命之举,所以依然属于火德不变。

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为新兴王朝,尤其是东汉王朝,制造“奉天承运”的根据,从而将其政权神圣化的理论,在今天看来未免有点荒诞。然而在东汉和三国,以及三国之后的长时间内,这玩意儿却是正儿八经的指导性政治文化。刘备所建立的政权,自称继承东汉王朝,正式的国号依然是“汉”,而不是后世所说的“蜀”或“蜀汉”。这从《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所载蜀汉与孙吴订立的正式盟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既然依旧是汉朝,所以也继续对应火德而不变。

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又有五种颜色,即青、赤、黄、白、黑,所以同王朝对应的,还有五色当中的某一色。而对应的颜色,就是该王朝象征正统和吉祥的标志性颜色。汉朝既然对应火德,所以标志性颜色,就是赤色。由于赤色是汉家正统的标志,当时的人们又常用“赤心”一词,来形容对汉朝的忠诚之心。比如,董昭替曹操给杨奉写信说:“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这见于《三国志》卷十四《董昭传》。孙权给曹丕写信说:“权之赤心,不敢有他。”这见于《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裴注引《魏略》。所谓“赤心”,就是现今所说的一颗红心。

说到这里,背后隐藏的玄机就很清楚了:原来关公这张红脸,是一个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图像标志,套用现今的时尚名词,就是英语词汇“标志”的LOGO:首先,它是在彰显汉朝的正统,表明关公只是汉朝,而非其他任何王朝的顶尖勇将;同时,它又在突出关公的品质,表明关羽是无限忠于汉朝的最大忠臣。换言之,它的双重文化内涵,就是两个具体的定位:一是朝代的定位,二是品质的定位。后世有一副赞美关公的对联,写得非常之准确:

青灯观青史,手中青龙偃月;

赤心辅赤帝,胯下赤兔追风。

其中“赤心辅赤帝”一句,就是上面双重文化内涵的简练表达。赤帝者,即汉室皇帝刘备也。

其实,就连当时另外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也与此密切相关。三国各自的第一个年号,曹丕称帝时是黄初,孙权称王时是黄武,称帝时是黄龙,都带“黄”字;唯独刘备称帝,取了一个章武。说穿了原因也很简单:曹丕和孙权,都认为自己是改朝换代的新兴正统王朝。旧的汉朝属火,对应的是红色;火生土,新王朝属土,对应的是黄色,所以第一个年号都带“黄”字,不然,就不能显示自己是正统所归而承受天命。刘备则不同,他是兴复汉室,并非改朝换代,所以不用“黄”字,要扫黄,取了一个“章武”。章武者,彰显武功从而兴复汉室的祖业也。还有,蜀汉灭亡那一年,曹魏军队大举进攻,面对生死关头,后主刘禅公布了最后一个年号,叫做“炎兴”。这是为什么?你看炎字怎么写?两个火字上下重叠,火上又加火,既是汉朝的象征,又表示国运会再度旺盛。再加上一个兴字,老天爷应当就会保佑自己的王朝渡过难关重新振兴了。还有,据《三国志》卷五十四《吕蒙传》记载,东汉时期的军装,是红色的“绛衣”。为什么是红色?因为这是汉朝的标志色呀!

第二个谜团,是《三国演义》中第七十五回,写了一个后来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是关公中了曹军的毒箭,神医华佗得知,专程前往进行刮骨疗毒的外科手术,而且义务献爱心,不取分文报酬。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真还是假呢?

关羽刮骨疗毒,《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确实有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令医劈之。臂血流离,盈于盘器;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左臂被医生切口子动手术,右手却在切烤肉端酒杯,关大将军确实是一条好汉。然而非常遗憾,这位在关公左臂上动刀的,究竟是何方神医,史书却完全没有交代。《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说主刀者乃是神医华佗,时间在关羽进攻樊城水淹七军的时候,这就经不起认真的推敲了。为什么经不起推敲,必须先从华佗说起。

华佗其人,《三国志》卷二十九有专篇的传记。他本来姓华,名敷,字元化,沛郡谯县人氏(今安徽省亳州市),是曹操的小同乡。前面讲过,古人的名和字,总有意义上的某种联系。“敷”字的意思是分布、布施,他的表字“元化”,意思是基本的教化,合起来就表达了布施教化的意思,两者完全吻合。为什么后来名字又变成华佗了呢?据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精细考证,原因在于东汉佛教文化的影响:因为传播佛教的梵语当中,有一个表示药物的词汇“agada”,中文音译是“阿伽陀”。其后面两个音节“gada”,与当时中文“华佗”的读音相同,所以“华佗”,其实就是“药神”的意思。这是对医术高超的华敷,表示崇高敬意的特别称呼。

华佗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全能型医疗和保健学家。据《三国志》卷二十九《华佗传》记载,不仅内、外、妇、产、儿,科科医术精湛,而且还擅长健身和养生。在临床医疗上,他是口服麻醉剂“麻沸散”的发明者,病人口服之后失去知觉,他就开腹动手术,切除坏死的肠道,缝合后涂上自制的药膏,“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在健身上,他是中国第一套多动作组合式健身体操,即“五禽戏”的发明者,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五禽戏”的禽字,在这里泛指禽兽,而不单指飞禽。他的徒弟吴普坚持做,活到九十多岁。在养生上,他还创制了养生养颜的独家秘方,即“漆叶青黏散”。漆树的树叶,再加青黏,即中药的黄精,按比例配制。他的徒弟樊阿坚持服用,活到一百多岁。

据《三国志》卷二十《曹冲传》明确记载,曹冲死在赤壁之战发生的建安十三年(208)。既然曹冲生病时华佗已经死去,所以华佗的死亡,应当比曹冲的死年,即建安十三年更早。但是,关羽围攻樊城水淹七军,却发生在曹冲死了十一年后的建安二十四年(219)。显然,华佗的医术再神奇,也绝不可能在自己死亡多年以后,重新死而复生,赶到水淹七军的樊城前线,去给关大将军主刀。可见罗贯中笔下的故事,只能是美丽的传说善意的穿越了。

最后来说第三个谜团。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中,对此也有描绘,说是关羽进攻长沙,黄忠出马应战,一个刀法强悍,一个箭法精准,交手的结果势均力敌,不分胜负。后来黄忠在压力之下,投降关羽献出长沙。关羽和黄忠之间,真的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吗?

黄忠的生平,《三国志》卷三十六《黄忠传》有可信记载:“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及曹公克荆州,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文字虽短,信息却很丰富。

一是名字。汉升,意思是汉朝提升。为何会提升,因为忠诚的忠啊。这样名和字就有关系了。关羽的忠,体现在红脸上;黄忠的忠,体现在名字上。

二是籍贯。这里的南阳,是郡名,而不是城市的名称。东汉的南阳郡很大,下属三十七个县,在册人口二百四十多万。首府在宛县(宛音同渊),即现今的河南南阳市。当时史书记载某人的籍贯时,如果不知道具体的县,照例只写郡名,黄忠就是如此。同样,诸葛亮《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中的南阳,也是指南阳郡。

三是经历。最初是当中郎将。当时军官的职称,有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等几大类。一般而言,中郎将比将军要低一等。黄忠最初是刘表的部下,曹操攻占荆州,他又转为长沙太守韩玄的部下。长沙郡的首府临湘县,即现今的湖南省长沙市。先主是指刘备,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领了荆州南部长沙等四个郡。黄忠就在这时“委质”,即投降了。至于怎么投的降,向谁投的降,没有明确交代。史书的其他地方,也没有黄忠大战关羽,并且向关羽投降的记载。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描绘,也是上面讲关公时讲到的,属于全面美化关羽的笔下生花。你老弟张飞,不是义释过严颜吗?让你也义释一回黄忠,虽然是虚拟版,总能添点光彩嘛!

关羽虽然没有直接领教过黄忠的武艺,然而却间接生过黄忠的气。刘备当上汉中王,派特使费诗,到荆州宣布提升关羽为前将军。到了之后,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与自己的品级相同,勃然大怒说:“大丈夫绝不同老兵站在同一个行列里!”拒绝接受任命。这费诗很会做思想工作,平心静气劝说道:“从前萧何、曹参,是高祖的老部下;而陈平、韩信,则是后来的新臣僚。然而打下天下评定官位,却把后到的韩信列在头名,萧、曹二人没有任何怨言。现今汉中王殿下,因为黄汉升最近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的大功,给予他特殊奖励; 但是内心情意的轻重厚薄,又怎么能与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殿下与君侯您,就像是同一个身体那样亲密,所以您不应当过分计较官职的高低。在下我,只是传达命令的使者,您实在不愿接受任命,我回去如实向汉中王殿下报告就是。只是为您可惜,因为您终究会因此举动而后悔不已的啊!”这番话摆事实,讲道理,而且柔中带刚。关羽大受震动,立即接受任命不说,还要将功补过,于是亲自统率大军,围攻樊城水淹七军去了。

其实深究起来,关羽当初之所以生气,还不在黄忠的官职高了,而在自己的官职低了。证据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据《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记载,五年前的建安十九年(214),骁勇善战的马超,前往益州投奔刘备。关羽得知消息,写信给孔明,问马超的人才可以与谁相比。孔明先生深知他自尊心极强,就回信中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马孟起文武兼备,雄伟壮烈,是一代的英杰。可以与张益德并驾齐驱,但是依然比不上您美髯公的超群绝伦啊!结果“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关大将军看了回信为什么如此高兴?因为孔明先生把他放在比张飞、马超还高的位置,在蜀汉军界独占鳌头。可见独占鳌头,就是他心中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位置。事实上,当时关羽独自受命镇守荆州,承担任务的重要性,也确实超过了其他任何将领。所以这“绝伦逸群”四个字,还真不是拍马屁乱吹捧,而是实至名归。如今官位上排座次,把马超、张飞、黄忠分别安排为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他无所谓,可以接受。但是让他屈就前将军,与这三位站在同一排,他就接受不了了。上一节讲过,前将军,只是当时军职的第五等,上面还足足有四等,即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从各方面的条件看,给他安排一个卫将军,高过众人一等,对他来说很合适,对其他人而言也没话可说,摆得平。事实上,半年之后北面的曹丕继位当上魏王,马上就把曹魏军界的头号人物夏侯惇,提升为第一等的大将军。相比之下,给关羽前将军就不免显得有点吝啬。好在关大将军终归能够顾全大局,知错就改,重新振作上战场。对他那样强势的个性来说,能这样做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以往常说关羽骄傲自大,气势凌人,其实,他也有严格督促自己,传达正能量的时候啊。

还有一个小谜团。关羽的籍贯,《三国志》记载得很明白,是东汉河东郡的解县,即今山西运城市西南的解州镇,此处自古以来就有一片大盐池。《三国演义》说是“河东解良人”,不对。因为当时的河东郡并没有解良县,只有解县。

版权所有: 山西省运城市关帝庙文物保管所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