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走进解州关帝庙
2017/7/19 16:24:23   次浏览

“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走进解州关帝庙

本刊综合报道(张建群)          3300;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与山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于7月6日在太原开幕,7月15日闭幕。通过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 以台湾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周蓉生为团长的98位台湾文化教育界人士在山西文化界代表陪同下,围绕三晋文化体验了丰富多彩的华夏根祖文化,并走进世界武庙之冠——运城解州关帝祖庙,隆重拜谒了武圣关公。

探访三晋大地

触摸华夏文化根脉

据有关人士介绍,本次“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包含三个板块。一是根祖文化:包括在洪洞大槐树下寻根,在壶口瀑布感受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英姿。二是信义文化:两岸文化界人士共同在关帝庙祭拜。三是佛教文化:两岸嘉宾同登佛教名山五台山,参访恒山悬空寺。此外还有晋商文化,参访乔家大院及平遥古城。

在“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中,两岸嘉宾了出席“三晋文化发展研讨会”、“两岸文化联谊座谈会”,观摩山西地方戏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还将举行两岸书法家交流笔会。

三晋大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文物古迹甲天下,有“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而山西也是台湾文化界人士们一直向往的地方。本次中华文化联谊行选择山西,正是由于山

西文化大省的地位及文物古迹的丰富。

据悉,今年的“情系三晋”是中华文化联谊会举办的第十二届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此前,中华文化联谊会先后与各地联合举办了“情系三峡”、“情系黄山”、“情系香格里拉”、“情系敦煌”等共十一届两岸文化联谊活动,已在海峡两岸文化界形成著名的品牌活动,赢得两岸文化界精英人士的青睐。如今,中华文化联谊会在继续办好原有情系中华大地的品牌活动的同时,又创新了“情系青春”、“情系宝岛”的活动,使之与情系中华大地的活动交相辉映。

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与台湾同根同源,近年来交流势头良好,在文化交流方面更是日益频繁。希望此次来访的台湾朋友能亲身感受山西的悠久文化和人民的浓情厚谊,让晋台交流更进一步。

台湾参访团团长、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周蓉生在致辞时表示,“情系”系列两岸文化联谊活动今年已是第十二次举办,它为台湾文化界的朋友提供了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和各地风土人情的宝贵机会,已成为两岸文化界朋友的共同家园。

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丁伟在致辞时说,“情系”系列活动首次举办是在2001年,当时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比现在多得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情况已有了很大改善。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下,发挥文化在沟通两岸民众心灵中的作用,是“情系”系列活动的重要目的。

体验信义文化

河东运城拜关公

7月8日,“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百余名两岸嘉宾相聚在美丽的晋南黄河岸边,参观了解州关帝庙,在关公祖庙大殿前举行祭拜活动,弘扬关公所代表的“忠、勇、仁、义”精神。两岸嘉宾一致认为,关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海峡两岸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午9时许,关帝庙崇宁殿前祭品、用品摆放整齐,气氛肃穆。在庄重的音乐演奏声中,两岸文化界人士身披銮巾,共同列队来到关帝庙崇宁殿月台前。台湾书法家、台中市政府参事陈志声担任此次活动主祭,中华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侯湘华、中华两岸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协会理事长张京育等担任陪祭。

拜关公、上香、荐酒等仪式过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巍巍武圣,云长关公,忠义仁勇,世表为宗。凛然正气,两岸皆崇,丹心贯日,沛乎苍穹……”祭文读毕,参访团成员集体向关公塑像鞠躬致意,并由主祭人饮福酒。

长期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主祭人陈志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担任此次活动的主祭官他感到荣幸之至,此行来到大陆之前,他已在台湾拟好祭文并亲自书写,盼为两岸间文化交流贡献力量。“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也在逐渐加强交流。今天两岸文化界同仁能够有机会在关帝庙祭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盛事,参与者也有机会对未来中华文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其发扬光大。”

祖籍山西省五台县的台湾作家、翻译家王寿来称,关公的忠义精神对两岸民众影响都很大,台湾民间也常会供奉关公以期获得庇佑。今天能来到山西参与此次祭拜活动,他非常激动,也有感于两岸间的血脉相连。

  关公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为今山西省运城人。关公去世后,因忠义仁勇的道德品格,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成为民间祭祀的对象,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山西解州关帝庙被誉为誉“武庙之祖”,建于1400多年前,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与常平关公家庙、关帝祖茔并称“三关”。每年都会有大量祭拜活动在此进行。

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李乾朗,清晰地记着山西省组织的关公祖庙圣像赴台巡游的盛况。他说,关公祖庙圣像赴台巡游了台湾14个县市的160余座庙宇,400余万民众喜迎圣驾。

这一活动,谱写了海峡两岸共颂关公精神、弘扬关公精神的新篇章,“忠、勇、仁、义”的关公精神已经成为联系两岸浓浓亲情的桥梁和纽带。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长曾能汀说,到了运城才最直观地感知、体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台湾就曾经听说过“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句话,此次参加“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寻根溯源中,亲身领略了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深厚底蕴,特别是在关公祖庙举行祭拜活动,有一种圆梦的感觉。

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波告诉两岸嘉宾,目前,运城市正在加快关圣文化建筑申遗和航空口岸开放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两岸宗教文化产业宗教委员会提出的“寻根溯源”计划很快就会实现,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运城市政府副市长陈竹琴出席欢迎仪式并陪同参观。交流团嘉宾在运城市先后参观了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蒲津渡遗址博物馆、鹳雀楼。在解州关帝庙,参加祭拜关公活动并担任主祭人的台湾书法家陈志声表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文化界同仁能够有机会在关帝庙祭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盛事,参与者也有机会对未来中华文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其发扬光大。

黄河文化佛教文化晋商文化同辉

走进临汾晋中大同忻州

7月9日,嘉宾们在蒙蒙细雨中,来到向往已久的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遗址,触摸华夏文明的根脉,感受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同根同祖的骨肉亲情,共话华夏文明看山西,共叙海峡两岸一家亲。

当日上午,笼罩在烟雨中的壶口瀑布张开双臂迎来了海峡对岸的游子。 当日下午,洪洞大槐树遗址用震耳欲聋的威风锣鼓迎接两岸嘉宾。在根雕大门的“根”字影壁前,台湾戏曲学院副院长蔡欣欣潸然泪下,她说:“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姓氏,拜祭自己的列祖列宗

,感到非常安慰和满足。”

7月10日、11日,嘉宾们走进晋商故里晋中,游览平遥古城,观光乔家大院,观看了大型情景体验剧 《又见平遥》,连声慨叹,晋商故里,一砖一瓦,甚至一粒沙子也包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晋商“明礼诚信、勤俭节约、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7月12日,嘉宾们来到大同,参观云冈石窟,观光华严寺、九龙壁、悬空寺,观看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孩儿演出,晋台两岸书法家举行了交流笔会。

7月13日,百余名嘉宾,来到向往已久的山西五台山,触摸华夏文明,感受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同根同祖的骨肉亲情,共话华夏文明看山西,共叙海峡两岸一家亲。

15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与山西省主办的“情系三晋——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在太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联欢晚会上,近百名来自台湾文化界的嘉宾合唱起这首经过改编的《我们都是一家人》,字字动情。

  10天的行程,让台湾同胞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根同祖的渊源和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使宾主双方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为三晋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及产业发展、关公文化的宣传与弘扬打开了另一扇窗。



版权所有: 山西省运城市关帝庙文物保管所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