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东升
纵观中华文明史,儒释道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关公文化信仰,应该是凝聚人心追求梦想的精神之魂。关公是跨越国际、民族、宗教、信仰的精神楷模和独立人格,关公文化信仰是现代人类文明最崇高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人应该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
一、 目前中国信仰的状况
人不能离开信仰,否则将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信仰文化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信仰,不是一般的宗教。最初,信仰和宗教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经历了自然宗教、原始宗教的阶段,到孔子时代,开始排斥自然宗教和迷信,倡导实用宗教。我们把世界各国宗教,按照历史形成过程划分为四个层次:
初级的自然宗教,就是巫术、预测、算命、盲目崇拜等迷信活动。
中级的实用宗教,就是鬼、神文化,神道在族群中造一个神,自己不信,要求大家信,以达到政治目的。
高级的自由宗教,就开始升华到精神层面,提倡人人平等,人格独立,自由、爱人,爱万物等。
信仰文化是超越宗教和民族的纯精神文化,是具有现代文明的最高境界的文化信仰。关公文化信仰就是被具体化、人格化了的行为文化。
我国的儒教、道教到底是不是一种宗教信仰,历来争论很多。我们认为只是民族宗教,是一种思想,一种民族理念,一种民俗文化,而不是信仰。因为真正的宗教信仰应该是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层次,体现人的自由水平,提高人的素质和创造力,使人能够超越动物式的生存方式。
民众信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民心、理念、价值、道德、素质等软实力的体现。从人民大众到国家领导者,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信仰,老百姓也信,管理者也信,上下同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样的国家是任何强大的外来势力无法战胜的。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其中基督教信仰者3000万人,1300万受洗;佛教信仰者1730万人正式皈依,出家僧尼约20万人;乾道、坤道2.5万余人;伊斯兰教4万余人;天主教徒约400万人。另外,关公崇拜者达到2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院校74所。本土道教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数据显示,在国内五大宗教信仰者中依次为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教总人数与关公崇拜者相当,信教人数占不到国家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加上毛泽东思想崇拜者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近1亿人,也不到百分之三十,实际说明我国一直没有形成主流信仰,影响人们行为的主要文化元素,靠的是传统的道德理念。
1、中国产生过思想家,未形成过主流信仰。几千年来,中国没有信仰,是指中国一直没有形成主流信仰,没有国家上下认可的融合人本意识的教义,信徒人数少从来没有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精神需求和自由水平一直停留在温饱层次物欲状态,因此儒、道两家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宗教信仰。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逐步形成了七大学派:
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卿、韩非子、董仲舒、程颐、朱熹、王充等为代表,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还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观点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家,以荀子、慎到为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道家,以老子、庒子代表,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道德经》是其主要学说,核心思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由于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
玄学大师王弼,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禅宗创始人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明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此外还有十大思想家:明朝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的王充、王守仁、李贽、顾炎武、龚自珍、魏源等思想家。康有为是清光绪年间进士,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地位不如儒家崇高,门徒不如儒家和墨家众多,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孔子是影响中国人思想方式以及道德内涵的文化鼻祖,其总结周朝以来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仍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孔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体系的核心,但是从春秋战国的孔孟,老庄,再到西汉董仲舒儒改,到宋朱子理学,基本上都是治国治家的思想,不是专门为人的精神和自由服务的,所以民众的认可度一直不高。孔子创儒学是为统治者提供的治国思想,但很多皇帝不认可,几千年后毛泽东还发动全国人民进行批判。道家是封建官场最推崇的为官哲学,封建社会的名士哪个不是外儒内道,这些哲学服务的对象都不是单纯的人,所以在中国历朝历代上至当权者,下至老百姓一直就没有形成信仰共识,所以中国没有主流信仰,只有思想家。
2、中国人崇拜洋教,还痴迷鬼神。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价值理念,行为习俗等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又受佛教、 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等洋教的影响,更受到各种群体组织的影响,在这种散乱思想影响下,无法形成比较统一的理念和思想,大家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理想,或者盲目的从众心理,实用信仰痴迷鬼神。为了减少痛苦,获得重生,阴福子孙,就吃斋、念佛,烧香、祷告、修炼等求好命运,求贵人相助,来支撑和维护自己的人生,因此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地享有过不分出身贫富贵贱人人平等、自由和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盲目崇拜洋教痴迷鬼神的因果。
目前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各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刷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服务事业。 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如拜佛、诵经、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过宗教节日、终傅、追思等,都由宗教组织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文革期间,对宗教场所造成了灾难性破坏,八十年代以来,逐步恢复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中国基督教每年恢复、新建教堂约600所,印刷发行《圣经》1800多万册,并受到多种免税优惠; 中国天主教已先后自选自圣主教126位,培养、祝圣的年轻神甫有900多人。
佛教在中国已有二千年历史。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 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佛教完全是出世的宗教,讲究无欲而求善,佛教徒可以完全不理人间的琐事,禁欲禁食,只顾修炼自身。
基督教(新教)于公元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基督徒约13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基督教信上帝,是入世的宗教。讲究人不可能通过自己修行而到至善进天国,人只有在神面前忏悔改过,在神的帮助下成为义人,在神的帮助下得救,做到两点就可以进天国,一是尽心尽性尽力爱, 二是爱人如己,基督教认为美食是神的恩典。应该说,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一种宗教信仰,它的普及面最广,使人高贵,又使人谦卑。它认为人是自由的,但是人有罪,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内心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勇气。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信仰。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800万,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伊斯兰教信奉独一真神,就是说宇宙万物的造物主,伊斯兰教信安拉。
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天主教徒约4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教堂、会所4600余座。
四大宗教与儒、道文化、关公文化传统思想长期和谐共处,信徒与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历史证明中华文明有容乃大的伟大思想。佛教与儒、道教的区别: 文化主旨, 儒家是进取文化;道家是规律文化;佛家是奉献文化。做人标准,儒家是仁、义、礼、智、信;道家是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人生观,儒家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是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是慈爱众生、无私奉献。可见传统文化的包容与同化、和谐。
中国人崇拜洋教,一个个跑去烧香拜佛的,不外乎为了求生存,求名利,希望生活美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烧香拜佛就是为了求愿,这是最实用的部分,管他佛教到底是讲的什么,而真正学习或者研究佛学、圣经的人很少,经常见黎民百姓、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热衷于参观寺庙,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一些工作人员也不是传道授义,而是利用迷信心理看相、测字、算命、看风水、做法事、写字、画符等谋财,使宗教信仰变了味道,神圣的宗教场所变成了收受钱财机器,唯独看不到信仰产生的正能量。
3、令人担忧的信仰和价值观。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整个社会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国人面临巨大的信仰危机。改革开发30年,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发展,却把民族道德丢失了,整个国家没有一个被多数人认同的主流社会价值观,这是最可怕的。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现在金钱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以金钱为主导的价值观必然会出问题,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偏差,导致了房产、医疗、教育成了公民新的三座大山,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不公现象严重,生活成本远远高过美国人,中下层人民为了温饱、居住、健康和出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不得不看重金钱,现实逼着他们把金钱当成价值观的全部,导致人们把一些有违道德的罪恶现象习以为常,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弱。甘地1925年所著《年轻的印度》里描写的社会罪恶现象在我国各个层面时有存在:
1、膜拜神灵而不做奉献。总体上讲我国是无神论国度,大多数人接受的是无神论者教育,蔑视宗教信仰,把宗教信仰当做迷信,精神领域没有共同的凝聚和约束力。一些人思想上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而在行为上却是泛神论者,拜鬼现象非常普遍。 中国又是世界上少数没有自己信仰的国家,人民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统一规范的道德意识和真理意识,就会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柱,每个人只相信他自己,每个人按自己的意志确立行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行为的道理,导致人们在各个行业和生活领域中没有道德意识。 由于缺乏信仰,人就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无罪,导致在利益矛盾冲突时,发生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
2、搞政治而不坚持原则。在政治领域普遍讲究君子谋道,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是一种自我能力的自信自大,以人民的名义、国家的名义、集体的名义,无私的名义对人民替天行道了;以一种高高在上神一样的管理者姿态自居。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就是在这种精神支配下去追求他的太平天国的。一个普通人,不能够在精神上与群众相通,就会缺乏社会责任感,只重视家庭和亲属利益。因为中国的道德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君君臣臣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所以势必产生自私冷酷心态,防碍坚持原则、真理和事实,做人做事老想走捷径,超越政策、法律搞特权,权利寻租成为一种习惯,使弱势群体失去了生活尊严,社会失去了公平正义。
3、积累财富而不付出劳动。在国人的潜意识里,自私自利思想比较重,讲究索取不愿奉献,喜欢不劳而获鸿运当头;提倡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收获,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习惯牺牲别人,成就自己;认可血淋淋的原始积累;官商勾结,垄断资源,不讲诚信,乐于取经,不愿创新等思想,是多数人的心结,它已经成为中国人创新不足的一道难以克服的障碍。
4、经商而不讲道德。中国物产丰富,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输出,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中国制造的产品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目前中国人毫无保留地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和无止境的利益纷争,也不同程度地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在国际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和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5、追求享乐而没有良知。由于高物价、高房价、高医疗费、高学费等,大多数人民在为低级生活需求而终生奋斗,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追求富余生活,以满足于自我生理感官需求 。一些人的日常文化生活建立在麻将、赌博、色情、吃欲、贪欲、色欲中,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的理念,也不想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想,为社会提供服务,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生活圈子里,不关心身外事情。
6、拥有知识而没有品德。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道义和信仰的承担者,但在知识分子的群体内,信仰失落,行为失范,没有道德底线,学术造假等问题反而比较严重。一些知识分子,享受着国家科研经费,只是发表几篇论文,没有为社会贡献过成果;大学老师没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学生上,而是想方设法做项目赚钱;医生为了钱开大处方,小病大治、见死不救情况屡见不鲜;豆腐渣工程、专家造假、假冒伪劣产品等大都是在有知识的人指导下发生的,知识自我贬值、知识趋利化,知识徇私舞弊,知识分子拥有知识而没有道德,导致我泱泱大国少有国际级的教育家、科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理论家等各行各业的大家。
7、研究科学而不讲人性。国家每年支出几百亿的科研经费,而在现代生活中,除了祖先的四大发明以外,我们每天生活所依赖的,从网络到IPAD,从电话到IPHONE,从手机到电脑,从洗衣机到空调,从电视到电影,从电灯到照相机,从汽车到飞机,从地铁到高铁,从摩天大楼到电梯,从高速公路到超级市场,从核磁共振到CT,都是美国人或西方人发明创造的,我们每天享受着西方文明带来的现代化生活,这一切发明创造都与中华民族无关,科学水平与大国形象很不相符。林肯总统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人民要学会反思,自己如果有社会责任,政府也会改变,环境就会改变,我们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是杞人忧天,还是信仰危机?应该说信仰危机一点都不过分!令人担忧的信仰和价值观,已成为国人必须面对的、而且是十分残酷又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关公文化情况
目前,国内外崇拜关公有3亿多人,其中国内就有2亿多人,超过了信仰儒、道、佛、基督教,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总人数,仅台湾就有关公崇拜者800多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现在关公文化组织约有百十来个,有世界关公文化研究会,全球关公文化研究会,中华关公文化研究会,中国关公文化研究会,关公文化促进会,关公文化基金会,以及各地的关公文化研究组织等;热爱关公事业的各界成功人士也很多,最著名的关公文化组织领导人、是世界弘扬关公文化协会主席、关公七十二代传人、著名爱国侨领关英才先生,他出生于广东省江门市,从小漂泊异国他乡,独闯南洋求学谋生,最后定居文莱,被誉为“船王”,在世界华人中享有盛名。他年过八十依然奔波于世界各地,决心要在晚年弘扬关公文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关公有了如此的魅力?
1、关公由人到圣的演变。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公元160年东汉三国时代出生,生长于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下冯村,184年19岁的关羽独自到解州城想见郡守被拒。当晚,为解救了韩家姑娘和其他良家妇女,杀了吕熊一家,他连夜逃往河北琢州认识了张飞,正值刘备组织起了义勇军,二人便投奔到刘备手下,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生死同心,桃园结义,匡扶汉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
198年曹操击败吕布,刘备再占领徐州,命关羽守下邳。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之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刘备收江南诸郡后,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领兵驻扎江北。208年曹操南下,刘备被曹操军追杀,幸得关羽及时解救,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南,关羽被封元勋,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214年刘备平定蜀地后,令关羽掌管荆州。219年关羽围攻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又活捉大将于禁,斩大将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刘备称王汉中,封关羽为前将军。
219年10月,曹操挑拨孙权攻打关羽,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12月被吕蒙手下马忠擒获,大骂不降,壮别人间。死后孙权将首级献于曹操,曹操开匣见关羽口开目动,须发皆张,吓得魂不附体,赶忙命人设礼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关公在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
关公生前仅是个将军,汉寿亭侯也仅仅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级赐封。但他死后默默无闻了800年后,却名声鹊起,封号不断升级,先后被唐、宋、元、明、清的16位皇帝23次加封,爵位由侯而王,由王而帝,乃至关圣大帝,又被儒、道和佛教尊为神,初步完成了由人而神的改造过程。而后上从舞文弄墨的文人学子、挥枪弄剑的草莽义士,到勾栏瓦肆中的说书艺人、梨园演场中的戏子优伶,乃至远避尘世的僧尼道姑,几乎都汇入了美化、圣化和神化关公的潮流,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关公崇拜浪潮中,从关公身上发掘出来的和被追加到关公身上的美德与美誉,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真实的关公,逐渐把关公描述成为忠、义、仁、勇的道德楷模;尊崇为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完美形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关公由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人间英雄,变成了万民礼拜的神圣偶像,这在成千上万的中华历史人物中,仅有关羽一人。
2、关帝圣君是怎样塑造的。关公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首先是在军队中传颂,后来在民间逐步流传开来,更有民间艺人传播,逐步使他的英名和事迹传遍华夏。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经久不衰,中华儿女创荡到那里,就把关公的形象树立在那里,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带到那里
其次是文学艺术把他描述成为中华美德的完美典型人物,三国志、三国演义、戏剧等作品,使关公的英雄形象成为中华儿女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偶像,逐步形成为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
三是唐、宋、元、明、清等历代16位皇帝,为了统治需要,迎合民心,追封关公为公、君、王、帝,把关公演义为降妖护国、平寇破贼、除瘟攘灾、助人发财等的全能神,修庙塑像,供奉祭祀,使黎民百姓心中的民族英雄,被升华成了保护神,从此香火不断,延续百代。
四是儒释道教也把关公尊为本教的保护神,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因为他的行为,也符合三教道义和价值理念,因此得到了三大教派的认可,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关公一人能融,儒,释,道为一体,受到上自君王,下至庶民的共同崇拜。
3、华人崇拜关公甚于孔子。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有孔子,武有关公,一文一武,两圣相映,孔子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思想财富,关公给社会留下的是做事做人的行为楷模,一个研究、一个践行,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们往往对好思想的认知需要有个过程,而对好人行为的认知就容易接受,这就是世人对关公的崇拜超过孔子的原因吧。
关公庙超过孔子庙。唐贞观四年,诏令天下府、州、县皆立孔庙,祭祀孔子。宋代后与学结合,名之文庙,作为行礼习仪场所,明清时期文庙达到1560余座,至今各地还保留了不少孔庙,但是保存完整者寥寥无几。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宋元明清社会中,对关公崇拜的虔诚和普及,超过了千古一圣的孔子。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中国历史晚期社会各界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清代的县有三千余个,村有三十余万个,关羽的祠庙遍布神州大地,几乎每一部府、县等地方志书都有关公庙的记载。要说中国什么庙最多,关公庙当之无愧。
关公崇拜者也超过孔子。道教信徒和孔庙信奉者全国约2.5万人,远远不及关公崇拜者。关公由万世人杰,被打造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全方位的万能之神,成为皇家、官吏、庶民、民族、军队等组织顶礼膜拜的英雄。如在台湾几乎家家户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近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公庙,号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公庙。
关公文化产品丰富于孔子文化。1860多年来,社会各界的各种赞美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关公文化现象,因为崇拜关公者众多,给关公庙和企业带来了商机,为了满足信徒需要,关公庙开发关公像、祭祀用品出售;商家开发的了很多很多关公牌产品,有字画,手表,各种关公圣像,关公刀,戏剧、电影、小说、影碟等,有的地方还建设起关公广场,把关公庙作为旅游产业进行开发。整合起来有庙宇文化、楹联文化、封缢文化、演义文化、戏剧影视文化、广场文化、祭祀文化、庙会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等。特别是近年来,关公文化不断升温,各地纷纷成立关公组织,有的新建关公庙,有的地方政府把关公文化作为文化产业链开发,试图带动特色经济发展。然而孔子确没有这么多文化产品。
这些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集团人民,独对关羽“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圣”,这种关庙无处不焚香的景观,超国籍、超民族、超信仰、超时空、超汉文化圈的价值趋同现象,就是关公民俗文化魅力所在。
4、关公文化的精神实质。千多年来,经过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宗教组织、黎民百姓、文人墨客对关公的描述、演义、歌颂、封溢等形式,传播关公的事迹,逐渐把关公的形象定格为忠、义、仁、勇,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使关公成为人们理想化的高大全英雄人物。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道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这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忠,忠字在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内容包括敬、诚、爱、无私、正直、厚道等。过去主要是忠君,现在是忠诚于国家,事业,正义、爱情、家庭和人民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忠逐步形成了为人处事之准则和根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文明中仍具有重大价值。
忠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崇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忠”是做人最起码的良知。这种良知是善良,是真心,是诚实,它把忠与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忠诚的高度统一性。忠诚涵盖了人们信义、操守、诚实、正直、善良等美德,是人们衡量人品的基本准则。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守法遵规,是做人的一条底线,也是对国人的一个基本要求。从行为上讲,忠诚首先是一种人们内心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精神追求,然后由此而产生出自觉地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他人、对事业的责任心和道德行为。在生活中,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需要忠诚;在工作中,我们为人下属,为人上司,为人同事,也需要忠诚。家庭讲忠诚,才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朋友之间讲忠诚,才会团结友善,共建和谐。
义,义是指正义,义务,情谊,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过去是讲义气,义就是信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还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现在是道义,诚信,为人处事高尚行为和利他精神。
仁,仁的基本内容就是爱人。天下归仁,仁者爱人,把爱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部,使理性化的情感意志不断升华。爱自己,即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尊重和珍爱。爱亲人,即以孝悌为本对家庭亲人的挚爱。爱众生,即对芸芸众的博爱。爱自然,即珍惜大自然所给以的一切物质。仁也是一种境界,它可以容纳人类所有有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人要做到仁的境界,必须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欲望。仁是一种智慧,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事业和服务。
勇,过去是踊跃、果敢、有气力、果决、威猛,武艺高强,不怕牺牲。现在应该是学习知识、钻研技术、掌握本领、拼搏进取,建功立业的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勇于当担,敢为人先的社会责任意识。
5、关公文化申遗工作情况。去年,为了进一步开展关公文化申遗工作,在北京成立筹委会和工作班子,多次举行“忠义仁勇,诚信天下”工作研讨会。关公文化申遗筹备委员会主要成员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汪国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演技元胡小伟、著名影视演员陆树铭等组成。筹委会认为:关公是中华名族的形象品牌,国人的道德楷模,晋商诚信经营理念影响着世界。为了宣传关公文化,十几年来,汪国新在韩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关公文化天下行巡回展,收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欢迎和认同。北京关公画堂组织的大型关公主题活动和投资兴建的世界第一艘关公号游轮,已经成为关公文化品牌。筹委会还组织专家学者沿着《三国志.关羽传》记述的路线,跨越七省,对关公历史遗迹和非物遗产进行考察,摸清家底,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中央常务副主席程宗兴书写 “司马嘶回千里月,单刀笑指一江月”对联一副以示支持,众多学者对关公精神与大众化思想,与三晋文化、三国文化,与旅游等课题进行广泛的研究认为,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是关公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活跃在国内外的关公文化的两大载体情况,2000多个关公庙宇基本上是修缮靠政府,维持靠香火,少数香火旺盛,祭祀形式五花八门,礼仪、服饰、称呼各有千秋,各种教派的元素都有;关公各类组织基本上是通过拉赞助,销售关公像、纪念品等筹集一些资金,搞一些建庙、赠送圣像等公益活动。其它的戏剧、小说,影视,以及各种产品等全部是靠社会组织开发经营。但是,都没有把关公文化提升到民族、国家、未来层面上去系统地总结、研究,独立形成一派道德体系、行为文化,价值理念,成为一种新时代的信仰文化。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