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公精神的实践和感应
2018/1/18 10:22:28   次浏览

———钱谦益《河南府孟津县关圣帝君庙灵感记》简介

 

宗教信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灵异感应。人们崇拜某尊神灵,往往是因为衪“有求必应”,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重要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又是普通手段普通渠道实现不了的,只能寄希望于神灵。因此之故,各种宗教、各种神灵,都会有一批神奇的灵异感应故事。人们把这些故事记载下来,刻成牌匾、刻成石碑、印刷成书,广为宣传,以期说服教育不信仰此宗教和此神灵的另一批人。而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也都是有一批人信仰,另一批人不信仰。信仰者赞叹神灵的不可思议,不信仰者则斥其为迷信愚顽。

笔者偶读钱谦益 《牧斋有学集》,发现一篇 《河南府孟津县关圣帝君庙灵感记》。这则灵感故事非常独特,一方面宣扬了关圣帝君不可思议的神力,一方面也赞叹了信仰者对关公“义”的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现在宣传关公文化,一般都注重讲“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对其神奇灵异的一面则有所忽略。其实,这二者是不可分开,互相联系的。

文章的作者钱谦益,是明清时代著名的大学者,在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都有辉煌的建树。同时他也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在明朝末年卷入文官集团的剧烈党争,是著名的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受尽了阉党的迫害。在明清易代之际,他又是著名的投降派,屈膝降清,留下了洗不干净的人生污点。晚年则秘密参加、支持抗清斗争,力图恢复大明王朝,清朝统治者对他愤恨不已。在宗教信仰方面,钱谦益是一位佛教居士,有很多佛教方面的著述,对关公信仰也采取支持态度。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藉茅,字无咎,河南孟津人,是著名书法家王铎的次子,清朝顺治年间做过按察使、布政使等高级官职。王铎的经历与钱谦益类似,都曾经归顺过清朝,做过清朝的官职,算是有“污点”的历史人物。顺治九年,王铎去世,家庭连遭不幸。长子王无党在这年腊月也患了重病,朝不保夕。最重要的问题是,王无党、王无咎兄弟二人都还没有生出儿子,有“绝嗣”之忧。

王无党病重期间,弟弟王藉茅 (无咎)兄弟情深,到关帝庙祈祷,请求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兄长延寿。王无党去世后,王藉茅再次到关帝庙祈祷,说兄长之妾有四十天的身孕,希望能生个男孩。自己的两个妾也有身孕,希望能生女孩。王藉茅表示,为了让兄长能有儿子传后,自己宁愿终身无子。同时表示,愿意拿出三千两银子,为关公重修庙宇,希望关公能保佑自己如愿以偿。

顺治十年,王藉茅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王无党的妾则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王凤。祈祷成功,王藉茅果然拿出三千两银子,重修了关帝庙。

顺治十二年,王藉茅服孝期满 ,被朝廷任命为浙江按察使。上任前,家里生了个儿子 。王藉茅又到关帝庙祈祷说,兄长的儿子王凤身体病弱,怕不能健康成长,愿意牺牲自己的儿子,保佑侄子的平安。王藉茅祈祷时,一边击鼓,一边放声大哭,孟津很多老百 看见 ,大家也感动得流泪。顺治十三年四月,王藉茅一家到达浙江上任,六月王藉茅的新生儿子就夭折了,而侄子王凤身体转好,从此健康成长,再无夭折之忧。到顺治十四年,王藉茅又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顺治十四年,钱谦益到南京秘密参加抗清活动,接应郑成功的军队。失败后,于年底逃回故乡。起程前,王藉茅来送行,讲述了关圣帝君的灵感故事,请求大文豪钱谦益把这事写成文章,然后刻碑纪念。

钱谦益在文章中,不仅记载了王藉茅祈求关公的神异事迹,还高度评价了王藉茅的孝悌美德,认为王藉茅的“事兄”,和关公的“事兄”是一致的,“人神之道”是一致的。又引用早期儒家经典记载的历史故事,批评后世理学家不信仰关公的错误。最后,钱谦益还讲了自己信仰关公的故事,说早年曾在梦中拜谒关公,关公赠送他“赤兔马”。后来在多次的厄运中,都得到了关公的保佑。钱谦益希望那些读书论道的学者们,不要做无谓的争论,应该像普通百姓那样,虔诚地信奉关公,祈求关公的保佑。文中提到的“赤兔马”,明显是小说家言,也可说明信仰是精神层面的事,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不必和历史事实一致。至于文中提到的文王、周公故事,也属历史记载,和原本的历史事实也不一定一致。

笔者读到的 《牧斋有学集》 是电子版,其中个别字句有错误,笔者校对了几处,还有几处尚读不通,但无伤大雅,就此以请益于读者。

(王振川)


版权所有: 山西省运城市关帝庙文物保管所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