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逢癸卯、时序金秋,四海志士、齐聚解州,三献古礼、共拜关公。中华武圣,万古流芳,而今以关公文化团结海内外华人,维系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关公已然成为凝聚全球华人力量、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纽带。2023年9月23日8时30分,第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癸卯年社会各界民间团体祭拜关公大典” “金秋大祭”在解州关帝庙庄严进行。
中国侨联,中华文促会,关公文化研究会中国侨联博物馆;山西省台办,山西省侨联,山西中华文促会;山西、福建、河南、湖北四省民革;各地市文旅、民革部门的领导和嘉宾、企业家代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各省市的150 余座关庙机构,新闻媒体记者,共计千余人参加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盛会。
此前7点30分,解州关帝庙文保所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文元携众,以古乐之礼、仪仗之威、明礼之制迎请“关帝圣驾”至“祭拜关公大典”圣位。
关公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多彩。从 2019 年至今,解州关帝祖庙、关公文化研究院在全球5个国家、16个地区共建了39 家关公文化交流基地。为彰显关公文化优势,展示各交流基地的风采,助力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其中10余家交流基地带来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12项非遗精彩节目,饕餮盛宴、敬献关帝。
绛州锣鼓《关公出征》
河南洛阳关林敬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锣鼓《关公出征》,丰富多变、威武雄壮的鼓乐、铿锵有力,彰显出关公的所向披靡。
“驱倭舞”《八大将》
福建莆田仙游众和寨关帝庙敬献的“驱倭舞”《八大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热情奔放的舞姿,磅礴豪迈的气势,展现了民众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上党八音会《节节高》
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敬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节节高》,鼓、锣、钹、笙、萧、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吹打并重、文武相接;声情并茂、荡气回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莲花落》
山西关公文化研究会敬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落》,流传已九百多年,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太原莲花落是省会太原独有的一种曲艺形式,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主要流行于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区。
高甲戏《五路财神赐宝》
福建通淮关岳庙敬献的高甲戏《五路财神赐宝》,系高甲戏祝福称觞的吉祥戏。更是讨彩头、图吉利增添热闹喜庆气氛的必要仪式。五路财神表演时演员手捧金元宝,借用“跳加官”的舞蹈形式,以示“财源广进”“财源茂盛”“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国库充盈”之意。
《古傩》
福建漳州锡巷文衡殿敬献的《古傩》,源自福建闽北地区,与外地的傩戏不同的是其装扮高大威武,最高身高可达32 米,服装亮丽清新。现场表演的人物是关帝的五位部将:关平、周仓、王甫、赵累、廖化,另还有土地爷,演员们娴熟的表演技巧、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赢得大家阵阵喝彩。
《海城高跷》
辽宁海城山西会馆敬献的《海城高跷》,起源于海城牛庄地区的这一传统经典民俗活动,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风格欢腾、奔放、热烈,以“扭、逗、浪、相”等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高难度绝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被誉为“踩在木棍上的东方芭蕾”。表演现场,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赞叹不绝。
《垣曲霸王鞭》
湖北当阳关陵敬献的《垣曲霸王鞭》,流传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一带,又名“打花棍”,看,小演员们随着鼓点等乐器的节奏,手持花鞭自由穿梭、彩穗飞舞,让观众目不暇接。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广泛的地域性和民间传承性。
高甲戏惠女舞蹈《惠安女》
福建惠安登庸武庙敬献的高甲戏惠女舞蹈《惠安女》,融合了高甲戏及惠安女服饰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演员绰约多姿的舞蹈传递了青春惠女面对生机勃勃的春景所表达出愉悦欢快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勤劳美丽的惠安女的独特魅力。
《文圣拳》
山东汶上关帝庙敬献的《文圣拳》是山东省四大名拳之一,文圣拳以阴阳五形变化原理为拳艺指南,分文功和武功两部分,动作讲究阴阳变化,刚柔含展,伸筋拔骨、意气结合。久练此拳强健神益。“八十出工,九十不松”故又称其为“长寿拳”。
《萨满舞》
辽宁海城山西会馆敬献的《萨满舞》,属万物有灵观念的原始舞蹈,有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痕迹。身穿传统萨满服饰的舞者在千年古韵中击鼓而舞,以刚健有力、新颖独特著称,仿佛给人们一种历史穿越感和无限的想象力。
《蒲剧绝活》
福建东山关帝庙敬献的《蒲剧绝活》,蒲剧即“蒲州梆子”,兴于晋南蒲州而得名,是山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小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与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2006年5月20日,蒲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场嘉宾尽睹“非遗风采”,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迥异的编排、美轮美奂的服饰,赢得掌声连连、赞声许许。
“全球华人共拜关公、四海志士同谱春秋”,来自国家、省市及乡镇等各阶层代表依次向关圣帝君敬献花篮,以表崇敬。
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山西中华文促进会主席姜新文恭读祝文:
惟公元二零二三年,岁值癸卯,日在甲申。乃山西运城第三十四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之良辰,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华文促会副主席、山西中华文促会主席姜新文携各界人士,会同四海宾朋,齐聚关公故里,谨以虔诚之心,高雅之仪,敬祭关圣帝君。辞曰:
条山巍巍,鹾海汤汤;圣地胜景,山高水长……
“文德治太平、武德平天下”,向关圣帝君敬献文德之舞、武德之功,祈愿关帝福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最隆重的祭拜之礼仪——明代国家祭祀“三献礼”祭拜关帝精彩登场:庄严、威武、隆重……再现当时皇宫祭礼的场景:
主礼官傅文元宣布“排班”、检点衣冠,命通赞并赐笏,命祝官并赐祝版、请诸位行祭祀演礼。主礼官复位。
通赞:
鼓初严、仪仗就位。
鼓再严、执士就位。
鼓三严、三献礼献官就位。
(击鼓三场)
通赞:
奠帛行初献礼
主献官 至祭祀位
献帛
献爵
读祝官:
读祝文
复位
初献礼毕
通赞:
行亚献礼
亚献官至祭祀位
献爵
复位
亚献礼毕
通赞:
行终献礼
终献官 至祭祀位
献爵
复位
终献礼毕
本次祭拜大典展演的礼仪是依据祭孔“释奠礼”仪程进行整理,展示其中最核心的“三献流程”。“释奠礼”三献流程是根据《三礼》、《大明会典》、《類宫礼乐疏》等礼书及《解州关帝志》、《关帝文献汇编》、《关帝文献续编》等文献考据而来。
最后全体起立,向关圣帝君行施拜礼,表尊敬、示景仰,共同为民族祈福,为复兴喝彩。
祭拜大典之后,傅文元携众迎请“关帝圣驾”归庙,来自海内外的104个方队,紧随“关帝圣驾”入庙“金秋大祭”。崇宁殿前备三牲之肴馔,呈玉盘之珍馐,具钟鼎之礼乐,奉宴飨之俎豆,来自海内外各大民间祭拜团队依序进香拜谒礼祭关帝,千名关帝信众以虔诚之拜谒,祈关帝之护佑,祈愿山河无恙、国家兴盛、人民康健、天下太平!
弘扬关公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历经一千八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关公文化已超越时空、跨越国度、涵盖多种民族语言,影响世界各地……作为关公故里,第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已经搭建起了走进关公故里、感悟关公精神、增进文化认同、加深友谊、建立广泛合作的平台,充分展示海内外中华儿女传承关公文化、共创现代文明的磅礴伟力!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