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捷)关公是人们心中的神灵和圣人,是一个包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形象。作为关公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来自河南许昌的关志杰,其身份的特殊性,除了开辟新领域建立网络平台来宣扬关公文化外,还有他是关氏第59代后裔。
1966年出生的关志杰虽然生在许昌、长在许昌,但他的祖上,亦是来自山西大槐树下。
9月22日,第24届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前夕,记者在运城见到了关志杰先生。
采访中,他一直面带笑容,温文尔雅,谦卑有礼。在他的房间,一个大的行李箱格外显眼,里面装的照相机、摄像机、三脚架,都是他次次外出考察或参加关公文化活动的必备之物,这是他保存、记录、传承关公文化的同伴。
保护关公文化 ,也要创新
走南闯北这些年,关志杰发现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还是关公的艺术。去年他听说有“关公民族交响乐”,便专门赶去太原观看首演。作品借助西方交响诗的创作手法,融合山西传统戏曲、民谣等元素来展现关公的精神世界。尽管在他看来,整部作品仍有上升空间,但它却是关公文化创新的成功范例,以现代交响乐的形式倡导关公文化,极具开创性。
关志杰觉得,完全可以结合当今社会传播方式,多角度创新,如拍摄大型3D、4D影片,设置关公主题公园等方式,进行大胆革新,“民族交响乐、交响乐、歌剧等形式,是国际语言,在全世界都能通行。比如创造以关公为题材的歌剧,不仅是个创新,全世界的人都能读懂歌剧里的情感,中国人会更自豪,也能赢得更多外国人的理解”。
关志杰说,以关公文化为事业的人,定能成为传承关公文化的中坚力量,这需要不断摸索,“弘扬关公文化,是非常大的课题,如果我有条件,我一定会把关公文化用最现代的艺术手段、国际化的理念推广出去”。
做网站最困难时,国内外的许多关氏后裔雪中送炭,才让网站挺了过来。这让关志杰明白,集结关氏后裔的力量,定能将关公文化传承、宣扬得更远。
关志杰说,在越南中部的惠安古城有一座“男人寺”,而寺里供奉的就是关公。“关公早已成为世人的楷模。人们拜关公,是对关公‘忠义仁勇’这种处世道德的推崇,这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
“圣祖曾给我们留下十二字祖训: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他说,“关公也有缺点,但大家还把他当英雄,把他的优点留住扩大,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文化,来教人如何为人处世。”
关志杰用他的实际行动,尽己所能地勇做保护、传承关公文化的实践者。聊天中他言谈亲切,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关公文化的热爱与传递正能量的热情。他以弘扬关公文化为己任,潜移默化中,关公文化亦影响了他的品德和行为,滋润了他的生命内涵,无论是看到那些仍然坚守在老艺术边缘上的人们生活贫困,为其捐款,还是为热心修缮破旧关帝庙的关公信仰者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他都在所不辞。还有他用心打造的关公网,十年如一日的践行,亦是他对关公文化最切身的解读。
弘扬关公文化、保护关公遗产,需要系统
关公网填补了关公文化在网络上的空白,为其开辟了一个最全面的空间。关志杰说,关公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非常综合性的文化,包括宗教、哲学、信仰、民俗、道德等方面,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弘扬文化,首先需要把关公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为此,他多次深入各地考察关公文化遗址、遗迹,整理收录在网上,以引起海内外更多关公文化倡导者的关注,以促成对这些历史文物的修复和保护,“解州关帝庙是最大的庙,但‘村村有武庙’,全国各地小庙非常多。前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公文化专项基金,但仍然不能都照顾到。”他说,这需要把真正做实事保护关公文化遗产的人的力量凝聚起来,而他正在努力。
关公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看不见的财富,如皮影戏、戏曲、相声、评书等,尤其在蒲剧、京剧、滇剧、布袋戏、木偶戏等艺术种类中都有关公戏。他先后考察了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云南澄江“关索戏”、陕西华阴三国“皮影戏”、晋南和豫西关公剪纸等,并积极联络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人,倡议共同保护关公文化非物质遗产。
关志杰介绍,影视艺术最早起源就是皮影戏,光他发现的涉及关公的皮影戏,最多有100多处。皮影戏有自己的唱本,代代相传,各具特色,它们是古艺人根据三国的故事、史实创造,有着非常复杂的情节,信息量很多。“关索戏”属古老傩戏的一种,表演者戴着面具,边唱边舞,也是代代相传,有着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随着社会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这些民俗艺术在一点一点消逝,非常可惜,对它们的保护迫在眉睫”。尽管关志杰多次对关公文化的某一种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析、总结,但他还是谦虚地称自己并非专业。作为关公后人,他更看重的是通过“关公网”这一信息的集点,提供传播、交流、联络的平台。
正是在一系列的搜集过程中,关志杰发觉,保护关公文化需要系统的方法。所谓的系统性包括普查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如果把各地的关公信仰者组织起来,将世界范围内的关帝庙、关公文化非物质遗产等,广泛地收集、整理和评估,建立数据库,才能针对性地对关公遗产进行修缮、保护,从而把中间的损耗降到最低。
“虽然现在研究关公文化的人非常多,但都非常零散,如果有统一经费,统一保障,有目的地把全国范围内主要的、有特色的关帝庙集中起来,结集出版的资料才会是综合性的,能代表新时期关帝庙现状的权威。”他说,“关公文化就像一座关公像一样,你应该不停地维护它、擦拭它,给它增光。”
创建关公网,打造广阔交流平台
最初关志杰并不知道自己是关氏后裔。2000年,许昌市第一次举办关公文化节,他恰巧经过,听着响彻城市上空、热闹的锣鼓声,他只是投去了目光,便离开了,“直到现在我都后悔没进去看看。”关志杰遗憾道。
2002年前后,住在许昌县的一个亲戚来到关志杰家里续家谱,他这才得知自己是关公后人。家谱上写得非常清楚,明朝时他们这一支系从山西来到许昌,有的留在县里,有的在市里,还有的去了许昌的长葛。关志杰的爷爷去世前两年,每天都会拉着自己的子孙,反复强调让他们拿纸或烟盒记下20个字“至诚参于天,忠义震万年,圣以文武允,德从贤孝传”。老爷子什么也没解释,只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一定记住。
后来,关志杰才了解到,这20个字是清朝咸丰帝御赐给他们这一支关氏后裔的。古代取名非常严格,要按字取名,20个字循环使用,若在动荡年代,人们遗失家谱但记得自己的字派,生活安稳了就能续上家谱,“这就跟宗族密码一样,非常科学。”关志杰笑着说。
原本在他的印象中,关羽只是一位历史人物,“当我知道自己是圣祖血脉的延续,非常自豪。”关志杰说,这位在历史上被视为英雄甚至是最尊贵的神祇,拥有忠义仁勇、诚信、善良等诸多好品质,作为他的后人无比荣耀和自豪,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重担——弘扬关公文化,传承关公的美德和精神,责无旁贷。
于是关志杰决定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关公文化的传承做出切实行动,“我觉得作为关公后人,我应该为我的圣祖做点事,应该为弘扬祖德做点儿事”。就是在上网搜寻关公史料时,关志杰发现关于孔子的网站非常多,但关于关公的却凤毛麟角,零碎的几个网站也多集中在山西,且内容不够全面。为了让更多人真实了解关公生平,创建传承关公文化的平台,关志杰决定,结合自身工作中擅长做网站的技术,自己投钱,于2003年3月创办了纯公益性网站“关公网”,并定位为“弘扬关公文化、保护关公遗产、联谊关氏宗亲”。
如今,这个已经坚持10年的网站发展得如火如荼。“关公网”内设有关公文化动态、关公学术交流、谒关朝圣旅游、关帝圣像、关公影视、关公书画、关氏宗亲联谊等栏目,在海内外关公文化专家学者、关帝景仰者和关氏宗亲之间影响越来越大,评价其为“关公文化领域建立时间最早,资料最丰富,内容最翔实,报道最深入,更新最及时,也最受认可的国际互联网站”。
创建之初,仅凭一人之力,拍照、写作、做视频,熬夜制作、整理,其艰苦可想而知。尽管经费、精力、时间都有限,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闲暇时扩展网络内容,没有一手资料,就从其他地方链接过来,方便网友查阅。实在忙不过来,他就请附近学校里相对应专业的学生帮忙管理,或外出搜集资料。慢慢地,网站得到胡小伟、朱正明等著名关公文化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海内外关公景仰者和关氏宗亲以及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等机构的热情帮助。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