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解州有座火神庙
2019/5/29 15:55:27   次浏览

杨孟冬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在中国民间传统信仰中,火神无疑是最重要的神祗。人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离不开火。因为,我们要做饭,我们要延续生命。即便到了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乔迁新居,第一件事就是先要“生火”,谓之生活新的开端,生活红红火火。当然,这是最基本的传统理念和做法。这一美好的祈愿,深深地根植在人们心中——已经很久很久的了。

那么,火神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力量让人们如此信仰?

《山海经·海内经》:“(姒)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墨子·非攻下》:“(成)汤伐(夏)桀,帝令祝融降火于夏城,助汤灭夏。”此两部先秦时代的典籍,均以神话形式对祝融进行了具有神力的叙述。这为祝融步入封建社会神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到了汉代,刘氏帝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礼教,宣扬礼法,遂把儒家推崇的文化精神再次放大,形成了国家意义上的关乎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律令或法则。《礼月令》,即是当时高层统治者们主导下的产物。严格意义上讲,《礼月令》是一部农政全书,对于农耕社会有着一定的意义。它指导着人们对节气时令的准确把握,又规范着人们对天地人神的敬畏。《礼月令》云:“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祝融,颛顼氏子之子曰黎,为火官。”

当然,汉代尊祝融为火官,其来源应是《国语》《左传》等先秦典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相生相克,四季平安。

从上述历史典籍的记载,可以得出:祝融,即传说中的五帝之颛顼之孙,名曰重黎。其被尊为火官,亦称火正,是汉民族推崇的“火祖”。因而从汉代起,祝融就成为了汉民族民间信仰和传说中的最著名的“火神”。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原地区表现得尤其鲜明。

既然祝融被汉民族尊奉为火神,其又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就应当有着供奉祭祀他的神庙,享受与其他诸神同样的礼遇。

以汉代《礼月令》的完备与实施,结合汉民族祭祀文化的发展状况,汉代立庙祭祀火神祝融有着极大的可能性。话说回来,即便汉代没有供奉火神的有形构建,起码是在祭祀礼仪的形式上,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雏形。

到了晋代,因祝融曾是周朝精神信仰的夏官“司马”,司马氏帝君遂追认祝融为其祖先。此举,当是汉民族推崇周礼的一个实例。因而,《晋书》曰:“帝高阳(颛顼)”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

晋代尊奉火神祝融,即以农历六月二十三为官方祭祀火神日。由于祝融之“融”系炊烟升腾之意,便以《周礼》“祝融祀为灶神”为依据,于官方祭祀当天在民间大兴“祭灶日”。之后的历代王朝,均沿其旧制,大至州府县衙,小到乡村农舍,皆设有敬奉火神的所在。

在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关帝庙的东南隅,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一座古朴庄重布局简约的火神庙。

根据清乾隆《解州志》,结合火神庙中两通石碑记载,清嘉庆十五年(1810),因解州城域以内祭祀关公有关帝庙,祭祀盐池之神有池神庙,祭祀龙王有龙王庙(风云雷雨坛),唯火神无祭祀场所,故于关帝庙东南增建火神之庙。

到了清道光十三年(1833),州民“嫌其规模太隘,不足以壮观瞻”,而州府库银孱弱,火神庙主持董泰镇遂“设立缘簿,广为募化”,集得布施银“千余金”,对其进行了增修扩建。

现存的火神庙,即为清道光十三年主持董泰镇倡导增修后的主要遗构。其坐北朝南,南北长59.5米,东西宽21.4米,占地面积1273.3平方米,整体布局颇似一座四合院落,四周红粉涂墙,颜色庄重沉稳,与毗邻的关帝庙一起成为解州仅存的两座古建筑。

与一般庙宇相同,解州火神庙亦建有山门。其气势宏伟,设计奇特,为单檐硬山顶,一体灰色筒瓦覆顶。正脊裹二方连续式花卉砖雕,整齐划一直伸两端鸱吻。鸱吻造型精美,甚为灵动。其山墙全用板砖砌筑,上部用砖雕“悬山顶”,悬鱼装饰,极具工艺。整个山门面阔五间,正面檐下无木构梁架,椽檩构造用砖叠涩而成,装饰风格别具一格。正门居中,左右辟有侧门,均为拱券式,门开两扇,皆四路乳钉,铺首衔环。三座门洞,劵形规格相同,拱券外分别做有方形凹龛装饰。正门门券上方镶阴刻石雕“火神庙”门匾,蓝底金字,金线沟边,字体端庄圆润。东、西侧门上方分别镶阳刻砖雕“当午位”、“象离宫”门匾,仍蓝底金字,以蝙蝠、花瓶等图案为边饰。当午,意为正午,指日居正南向。象离,即离卦之象,代表“火”,一阴丽于二阳之中,五行属火,居南方,色红。古人认为火无定位,故能立万物之本。水无形,火无体,故能行天地生物之大用。火性炎上,烛照万物,故存文明、高尚、附丽、盛大、监察之取象。三方门匾,正门最大,两侧略小,呈居中对称之象,色彩绚丽,耀眼夺目。山门正面两端偏上,分别置有一个凹形窗户,起光明入户之意。

步入山门,起间两米,略显逼仄。进得庙内回望,山门用明柱两根,分上下两层,二层俨然乐楼格局。庙院宽敞,松柏葱郁,青砖铺地,直通正殿。正殿面阔五间,用明柱两根,正中三间出廊,两端各有一间实墙,进深三架椽,前设宽大月台。实墙各辟有拱券门,门上镶匾:东书“条山叠翠”,西书“鹾海環青”,皆为砖雕阴刻,字体遒劲有力。整个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正脊雕团花锦簇,两端做鸱吻收头。其山墙与山门山墙类似,无垂脊,上部做砖雕悬鱼装饰,唯端头处出有马头,具防火功能。殿宇风门槛窗,一体朱红。槛窗两端,各镶方形“青龙戏珠”木制浮雕一块。浮雕四角,为“蝙蝠振翅”图案。门之楣上,绘有火神传说故事、孔雀开屏、松柏仙鹤等图案,内容丰富,色彩鲜丽,画面生动。檐下斗栱、橑檐枋彩绘精美,明柱两侧雀替饰有“龙首鱼身”浮雕。明柱用杌凳撑鼓式柱础,雕工精美。两端实墙墙面,嵌有记事碑数块。院落西北隅,开有垂花门,谓之侧门,精巧玲珑,引人注目。

正殿以内,依北墙筑有神台。神台之上,并排塑有三尊神像,中为火神祝融,东为三眼灵光,西为碧波老祖,其头顶皆悬有华美伞盖。主像祝融,身着虎头铠甲,作武士状,赤面赤发,黑眉倒竖,双目圆睁,张口若吼,六臂分别执有宝剑、弓箭、火球、火轮,体态威猛,似迎风而动。配像三眼灵光,即马王爷,头戴武官帽,身着虎头铠甲,青面红唇,目光如炬,右手扶膝,左手持宝葫,脚蹬云头履,威风凛凛。配像碧波老祖,头戴文官帽,身着软锦袍,面部白皙丰腴,左手扶膝,右手微扬。三尊神像主次分明,皆为坐像,身后均绘有火焰、灵光和祥云。塑像技法高超,彩绘沉稳,极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之势。

正殿以外,两厢各为十间长廊,一字铺开,形制相同,左右对称。

2004年,为配合解州关帝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当地政府对火神庙进行了落架大修,两年后正式与解州关帝庙融为一体,以全新的面貌向游客开放。

历经岁月的沧桑,解州火神庙能够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实属罕见。其作为当地政府纳入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力的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和发展。在民间传统信仰中,关公是人们虔诚敬仰的神祗,尤其是“武财神”尊号,不仅使解州关帝庙千年香火不绝,而且愈来愈呈现出旺盛繁荣的景象。人们在观瞻解州关帝庙和祭拜关公后,有谁不乐意为司火之神祝融敬上一炷香呢!又有谁不期望“火烧财门开、鸿运当头照”的美好愿景呢!


版权所有: 山西省运城市关帝庙文物保管所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