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朝拜
文化漫谈—我心中的关公
2017/4/13 9:37:26   次浏览
      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智者如星,名将如云,但是唯有关羽的威望最高,是古往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让世人敬仰,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关帝庙。关公信仰,是超越时空、超越国籍、超越民族的,由此形成了“关公庙貌遍天下,九州无处不焚香”的社会现象。作为关公家乡的人,作为土生土长的解州人,我就是从小在关帝庙大门口长大的。我的奶奶和母亲都是非常虔诚的关公信徒,不仅经常去庙内拜关老爷,还在家里也供奉着关公的神像。关公就是这样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文化名人。学校毕业后,我非常幸运地成为解州关帝庙一名讲解员。我为自己是关公家乡人感到自豪,我为自己是一名关公文化的传播者感到荣幸。同时,我也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就格外注重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文化储备,尽可能地把握关公文化的精髓,以最大努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
     以前,我总认为历史上没有“桃园三结义”,这是罗贯中杜撰的。《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刘、关、张三人在张飞家的桃园结拜为异性兄弟。他们在桃花盛开的桃园里,白马祭天,乌牛祭地,虔诚祷告,焚香盟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性,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三国志》则记“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根据这些记载,说明刘、关、张三人终生相守的兄弟情谊有着某种形式上的盟誓。应当说,这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可能有过的。他们的结拜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匡扶汉室,为了黎明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刘、关、张三兄弟成了人际关系最好的标榜。
     在为游客讲解过程中,经常要给游客讲到庙中的牌匾。以我的认知,总觉得它们和真正的历史是有一些出入的。比如“絶伦逸群”牌匾,《三国志·关羽传》: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絶伦逸群也。”我一直认为,关羽知道马超来投降刘备,想去跟马超比试,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问马超这个人怎么样?诸葛亮知道关羽镇守荆州,就给关羽回信说:“马超这个人兼资文武,一世之杰,黥布、彭越之徒,当与张飞并驱争先,而犹未髯之絶伦逸群。关羽看了不仅非常高兴,而且每有客人到他家里,都会拿出来让大家看。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工作积累,认识则逐渐得到提高。当时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左将军,马超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刘、关、张、赵为第一集团军,系原有的老班底;黄忠为第二集团,即“荆州集团”;而马超、法正、黄权为第三集团,是“益州集团”。亮知羽护前,是说诸葛亮知道关羽是维护前集团,是在替赵云说话,帮刘备分忧,让大家都知道赵云在集团中的重要性。而“省书大悦”、“以示宾客”,是关羽心里明白,知我者诸葛亮也,以此必须压一压马超的傲气。因而,关羽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受封官职不与黄忠为伍,当然不是关羽不可原谅的性格弱点。我们只要稍加体会一下关羽的良苦用心,就不难理解了。关羽这样做,完完全全是为了团体的最高利益。
     关于历史上封谥关公为帝的时间,我自己掌握得更加精确。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封“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封“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十八年(1590年)潘季驯治漕河,封高家堰关庙主神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特别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敕解州关庙神主称帝,赐庙曰:“英烈”;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天下关庙之神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为天下关庙俱可称帝之始。自此,关羽成为了无上尊神。由此可见,解州关帝庙称之关帝祖庙,当之无愧。
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有一个人的名字,我们不曾忘记,不会忘记。在中国乃至世界,只有他得到了无论贫富贵贱者的一致认同和永远的崇拜。
     关羽—个不朽的名字。
     关羽—个人的神话和一个被神话了的人。

     我作为关帝庙一名普通的工作者,在别人眼中我虽是个小人物,但我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是大事业。我为我能够在关帝庙工作而感到自豪,为我在弘扬关公文化的道路上,尽自己的一份力而感到骄傲。我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好每一次的讲解,让游客诚心而来,满意而归。 

版权所有: 山西省运城市关帝庙文物保管所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