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一
1932年生,侗族,字贻,笔名杜冰,湖南省新晃人,诗人。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新晃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语文教研组长;全国中学语研联、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湖南书画家研究会会员,美国纽约四海诗社基本社友,湖南岳麓诗社理事,重庆市《学语文》杂志社、《当代诗坛》、《世界华人文库丛书》广西编辑室编辑,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创作诗词三千余首,被授予“中国诗人”,“当代文学之星”等称号,其作品《关雎曲》、《花好月圆》被拍摄成电视片。著有《关贻诗词》、《墨缘情录》、《五友诗抄》等诗集。其事迹被载入《三相优秀教师名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六十多部大型辞书中。
《世界诗词艺术家辞海》《中国人物辞海》
关一舟
生于1929年,原名关益周,笔名关四水,山西省山阴县人。戏曲编剧。山西省雁北地区文化局戏剧研究室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省雁北分会主席。自幼酷爱戏剧,在太原农业技术学校读书时曾任业余剧社社长,自编、自演了《我们的好班长》和《端正学校态度》等快板剧和歌剧《办喜事》,并为抗美援朝义演,受到山西省文教厅表彰。1953-1961年在雁北地区从事农村工作,为戏剧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1961年荣获文艺作品征文推荐乙等奖。现代戏《塞上新图》、改编传统戏《尉迟恭钓鱼》、《莲花庵》独幕话剧《一夜之间》(1959)(关四水)等上演后受到观众好评。并积极组织编写文艺集成志书,受到省文化厅和文化部表彰。 《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关干城
关干城,1934年生,广东省开平市赤坎灵源大梧村人。他出身书香门第,长期从事教育和档案工作,同翰墨结下不解之缘,文字功底深厚,是开平关族的一位大秀才。在开平市档案局(馆)领导岗位上,就编纂出版了《开平县著名人物简介》、《开平地方掌故》、《开平大事记》、《开平档案志》与李羡棠合著《开平县行政区域志》等书。1997年起担任《光裕月报》主编,月报刊务蒸蒸日上,2005年被授予中国文艺“金爵奖”(文学最佳奖)。2012年,北京文化人物杂志决定授予他“感动中国杰出文化传承”荣誉称号。 综合《光裕月报》
关也维
1927年出生,锡伯族,黑龙江省奇克特人,1949年北平辅仁大学教育系肄业,后调华北大学第二文艺工作团,同年底调天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1952年任中央民族歌舞团管弦乐队队长兼指挥,1958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任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音乐室主任、音乐舞蹈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艺术学科组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剧)编委兼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分支主编、《音乐研究》编委。发表论文有《关于苏祗婆调式音阶理论的研究》、《木卡姆的形势及其发展兼论维吾尔族各种卡姆》等。翻译《牛津音乐辞典》中“对位与卡家”的全部辞目。
参考《中国音乐年鉴》
关山
1933年生,满族,原名关伯威,辽宁省沈阳市人,少年时随父去香港,1956年考取长城影业公司当演员,在他出演的第一部影片《阿Q正传》中扮演阿Q,1958年此片送瑞士参加“罗加诺国际影展”,获最佳男演员银帆奖。1961年,进入邵氏公司,在文艺片《兰与黑》中,他扮演热血青年张醒亚,从十九岁演到四十多岁,时间跨度大,表演难度不小,被公认为是他的代表作,成为红极一时的香港国语表演艺术家,影星。1972年,他自组“关氏公司”,自制自导《不速之客》。主演《秋霞》、《花非花》、《源》等片,演出影片还有:《有女怀春》、《迷人的假期》、《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五十多部影片。
关山月
关山月(1912.9-2000.7),中国现代画家。广东省阳江县果园村人,原名关泽霈,生于一个贫寒乡村教师家庭,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其绘画才能被高剑父发现。早年在广州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中国画。代表作有为人民大会堂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集》、《关山月作品选集》等。解放前,曾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画展、写生画展,出版了《关山月纪游画集》两辑。建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曾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广州美院教教授兼副校长、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美协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院教授、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全国第五届人大主席团成员。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其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长河颂》及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香港回归梅报春》等。此外,他还访问过波兰、法国、瑞士、荷兰、苏联等国,并在日本、澳大利亚举办画展,在美国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1991年,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捐赠作品建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关之琳
关之琳(Rosamund Kwan, 1962年9月24日-),满族瓜尔佳氏,香港电影女演员。本名关家慧,英文名Rosamund,昵称“之之”,她于2010年正式宣布息影,转而投身慈善事业。2001年10月获选“最具性格风采人士”等殊荣。年幼时就被称作 “小美人”,有人戏称其为 “搪瓷娃娃”。在读小学时,同学称她是班上 “漂亮的小公主”。在读中学时,亦是有名的 “校花”。曾在女子学校就读,毕业于马利诺书院。关之琳素有“香港第一美女”之称,参演过多部影视剧作品。2008年,关之琳在四川大地震时,她以父亲关山之名,在贵州建立一所小学。2010年,关之琳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旨在为贫弱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法制阳光基金会”的启动仪式。2013年,关之琳在香港慈善晚宴”上以124万拍得一件艺术品,以此呼吁大家关爱儿童热心公益。关之琳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去到学生中间,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主要影视作品有《夏日福星》、《龙兄虎弟》等。
关天颖
关天颖,1949年出生,女,毕业于美国加省大学学士及香港大学教育文凭,曾赴意大利及法国修读。1965年获全香港学生国画比赛优异奖,历年来获多项艺术奖。作品曾被选入苏富比现代中国画拍卖、美加及澳洲杂志封面,亦被新加坡博物院、深圳美术馆、广州市政协、澳华博物馆、中外机构及鉴赏家收藏。1989年应邀香港九龙香格里拉酒店、1993年深圳美术馆、1994年温哥华Letty's gallery、1995年台北清韵艺术中心、1996年多伦多美德画廊及满地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1998年墨尔本澳华博物馆及雪梨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个展。参加深圳第一届国际水墨双年展、第九届全国美展港澳台区邀请展及联展于海内外数十次。现为香港岭南艺术会副会长、香港兰亭学会副主席、香港国际书法联盟副理事、香港水彩画研究会秘书。国际华人艺术协会、美国亚洲艺术学会、加拿大艺术家联会、香港美术家协会等会员,任美国Superstock艺术公司画家。入选《1998年美国名人传记》、《中国艺术界名人录》等。
参考《关氏春秋》
关戈
关戈,1927年生,原名关权威,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人。1956年武汉中南音专毕业。曾任广西玉林专区文工团作曲兼乐队指挥、广西区彩调团作曲、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音乐部副研究员。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音乐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1956年编《桂南采茶唱腔》和《民间八音集》。撰写专业论文《试论民间小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试论采花样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论壮师剧的变革与发展》等10多篇,其中《广西传统曲艺曲种考》1986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曲艺音乐学术研究会上宣读,并按地图形式,分别标绘制作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族民歌形式、广西民俗歌节、文本戏剧种、广西传统曲艺曲种等四幅分布示意图。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及《中国文艺家传集》等。
关文武,笔名雷神。1946年8月出生,广东高州人。被艺术权威称为画坛奇才,中国人事部艺术家学部一级书画艺术委员,功勋书画家,现任中国文化学会艺委会主席,(美国)世界艺术家联合会会员,美洲亚洲艺术学会博学会士,政府津贴优秀专家;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荣获国家授予的"中国艺术创作名家"、"百名优秀人物"、"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成员、"首批特殊贡献金色勋章者"等荣誉称号,艺术事迹选载于中国国史。
关文武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加上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冲击,他不仅没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院校深造,而且经历了"上山下乡"、回城待业、做临时工等人生考验。但他没有徒叹生不逢时,命运多桀,而是凭着自己的艺术天赋,执着的追求以及献身艺术的精神,坚强地跨越了人生与艺术的轨道。上世纪70年代,几经周折,他师从岭南派画家陈祥光、刘昌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造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30年来,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持之以恒地走自学成才之路。出道之初,为了养家糊口,他曾背起画夹,过起浪迹天涯的生活,走粤北,闯湖广,流浪街头,给人速写肖像,由于他只用7至10分钟便可完成一张人像速写,而且形神兼备,也得到了小小的回报,微薄的收解决了全家饥寒交迫的生活。
1986年,市政府组织首届菊花展览,有关部门慕名请关文武搞人物塑像和动物造型,他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来,在市政府领导的关照下,他顺利地调入茂名园林处工作,专业从事艺术设计工作,从而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组织的关怀,良好的工作条件,稳定的生活,使关文武的艺术事业如虎添翼,更加突飞猛进。
1996年,国画作品《柔神》得到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首肯,认为《柔神》充分表达了"世界和平"(副本已被联合国收藏)。加利与联合国给关文武的两次来信引起了轰动,来信不仅热情洋溢地称关文武为"天才艺术家",同时还附有由加利亲笔签名的个人照片赠送给关文武作纪念。国画《柔神》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与美国海外艺术联合会确定为国际金奖,并永载《世界基尼斯史册》。海内外报刊、杂志、电视台及电台等80多家的权威媒体对此事作了重点相关报道;
自1986年至今,关文武业绩和作品不断被国内、国际数十部大辞典、画册收录,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书画作品展,数次荣获金、银、铜奖,并被多家书画院聘主创为荣誉院长。
关玉良
关玉良, 男,满族,出生于1957年11月28日,黑龙江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任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结业,1995年被国家晋升为国家一级画家。臻纪签约艺术家。
擅长人物和山水画。他的作品充满冷峻、静穆和神秘,同时却有着强悍、粗犷而饱满的力量。关玉良先生出生在黑龙江一个裁缝的家里,父亲喜爱剪纸艺术,对幼小的他有一定的影响。他后来在创作上选用一些民间艺术的元素,也与此不无关系。1979年,他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又在1986年进入北京中央美院进修,可是他的画并未受到保守的学院思想所束搏。为了与生活和时代同步,关玉良带着他北方人粗犷率直的个性,承载着中国人苦难生活的经历,以及追求着民间审美的意识,欲创作属于二十世纪的新绘画。他有这种创新的观念,全因他有不甘落后于时代的志向和乐意接受现代美术思潮而逐渐形成的。因此他的作品从形式与风格上起了很大的变化——从具象走向半抽象;由传统的笔墨中加入一些拓墨的新技法和个人的泼墨效果,将具象的山川、草木、人和动物的形象与大块的抽象墨团相结合;具象与抽象的交融并存;浓墨与重彩的对比呼应;线与大面分割的层次安排,相继拓展了画面的艺术张力,更好表现出北方人民的精神与美感特质。
关玉璋
关玉璋 (1925—) 满族, 辽宁开原人。 擅长雕塑。1953年毕业于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历任中央建筑部城市规划局、北京建筑设计院干部、北京市建 筑艺术雕塑工厂创作员、雕塑工程师。 现任职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毛泽东纪念堂群雕创作设计、天津抗震纪念碑主雕创作设计、几内亚独立纪念碑主体雕塑创作等多座国内外大型纪念碑雕塑创作工作。50年代被聘为旅大地区中苏友谊塔石雕艺术顾问。70年代去叙利亚等中东国家进行援外雕塑工程设计及艺术考察。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被收藏及刊物发表。
《非洲猎手》由国家选送参加法国“沙龙”美展,并发表在香港《美术家》等刊物。
《天山之春》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佳作奖、北京市文艺工作表彰奖及在刊物上发表。
《雪夜》获北京市美展二等奖并被美协收为藏品及在刊物上发表。
《月夜》落成在北京紫竹院,电台、电视台曾专题介绍与播放,及在刊物上发表。
《天津抗震碑‘悼念’》被评为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及在刊物上发表。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落成至北京十三陵水库山坡上,在《北京建设》等刊物发表。
关东升
关东升,1949年出生在原通辽县五道木村一个满族家庭。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第八九届委员、人民政协报副社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关东升自幼随其父关翰飞耕田习字,学颜范柳,博涉百家。四十多年间苦行面壁,潜心研悟,尤钟于探骊北魏书体的行书化,他的书法出神入化,自成一家。关东升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特殊最完美的东方艺术。无论是笔法的骨力,墨法的色泽,字法的态势,笔法的照应,都必须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关东升主编的国家“八五”、“九五”时期重点研究课题《中国民族文化大观》、《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两部巨著,历时12年艰辛,填补了中国民族文化研究的空白,被学术界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关东升的书法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被授予“民族优秀艺术家”称号,被誉为“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许多多知名人士的好评,还被选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先后赠给福田纠夫、金日成、金正日、诺罗敦·西哈努克、金泳三、卢泰愚、李光耀,克林顿、布什、基辛格、约翰内斯·劳、克莱斯蒂尔、奥比昂等近百位国家首脑及政要,赠礼之多,为国内书画界第一人。同时他的书作还传播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增进友谊、促进和平的纽带,也让世界各国人民领略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他把自己多年书法劳动所得和以书法为媒而引资的1000多万元人民币,无私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和民族教育事业,表现出一个艺术家崇高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情操。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曾先后为他颁奖,以表彰他卓越贡献。鉴于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并对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国际著名的扶轮社向他颁授了“保罗·哈里斯勋章”。
关光宗
关光宗,1935年12月出生于开平赤坎灵源樟村岭美新村,1950年4月随父母迁居香港。一次,少年关光宗参观香港一个摄影展览,觉得照片里面的风景跟家乡的景色非常相似,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那一刻,他油然生起学摄影的念头。1953年,关光宗随父母到了加拿大,期间,他半工半读,努力攒钱,3年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相机,只要有空他就四处拍摄。1959年,关光宗又随父母移居美国,这时,他已有了一定的摄影基础和经验,他先后考入波士顿艺术学院、纽约摄影学院就读,并成为波士顿摄影协会会员。
1961年,关光宗从波士顿大学毕业,开始在博物院实习高级摄影技术,包括人像摄影、画意摄影、广告摄影,并学会自己冲晒、放大等传统摄影技艺,晚上又参加已有百年历史的波士顿摄影学会活动,关光宗因此得到不少国际名师的指点,他在摄影艺术上的潜质与才华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1963年,关光宗第一次参加波士顿国际沙龙,获得金牌奖。因为热爱摄影,关光宗已经养成醒后首先看看天气的习惯,如果天气适合,他就迅速拿起相机去拍照。为了把一个景物拍好,关光宗常常"守株待兔",有时一等就是数天。一天早上,因为下过大雪,景色显得异常明亮,关光宗醒后马上带上摄影设备,沿路寻找摄影点。在波士顿的一个公园里,他看到一条S形小河的河水结冰变硬了,在阳光下像钻石一样发亮,河上的芦苇干枯了,两个孩子正在嬉戏,关光宗于是用镜头定格了那一刻。就是这幅名为《找寻》的摄影作品,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1964年此作品又荣获西班牙首都国际沙龙金牌奖,美国《笺言报》总编辑认为该作品是本世纪摄影杰作。
关君寿
关君寿,1961年生,满族,原名士君,字君寿,北京市人。常年旅居海外,师承著名书画家李可染,启功,并得到末代皇帝溥仪胞弟溥杰、胞妹蕴欢等名师指教。潜心研究唐宋至明清古今中外诸多名家之作,特别推崇八大山人和西方印象派之精神,创作风格沿袭古代六法,石涛画论之精义,以物写心写神,精于大写意及工笔画,常作巨石、苍鹰、古柏、秋荷,尤喜花鸟,山水和人物,善作巨幅写意,作品大气磅礴,激情奔放,笔墨淋漓,古朴苍劲、潇洒飘逸。1989-1992年两次到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地进行考察和学习,并在西班牙举办“君寿书画展”,被聘为西班牙撒拉廊洒大学客座教授、东方水墨艺术联合会名誉会长,其作品先后在韩国首尔、印尼和意大利等国举办画展。在国外举办画展和文化交流期间,先后受到印尼总统哈比比梅如瓦蒂,韩国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台湾政要吴伯雄、关中、蒋孝严等人接见和高度称赞,现任东盟——中国美术家联合会荣誉主席、印尼书法家协会海外荣誉主席、韩国仁荷大学教授,享有“君寿大师”称号,成为国际上具有声望的大艺术家之一。
关灵凤
关灵凤(1932年— ) 旦行女演员,满族人,属正黄旗,原籍在河北省南宫县,父亲是贫穷流动木匠。“汴京金凤凰”、“金嗓子”“豫剧艺苑里的苦菜花”原名关二风。自幼家中贫困,随父母逃荒至西安,1942年考入樊粹庭先生创建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师从常警惕、韩盛岫、张国利等。此时的关灵凤身材矮小,自然条件一般,但是她天资聪慧,而且极能吃苦,在所有的学员之中练功之刻苦令人咋舌。通过严格、艰苦的学习,两年后关灵凤已是能文能武,技巧过人;不仅能熟练掌握豫东调、祥符调的演唱特点,而且对豫西调的演唱也颇有心得,在“狮吼”众多学员中已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在樊先生的支持下,她还经常观摩陈素真等豫剧名家的演出,受益匪浅。此后,樊粹庭特地为她创作了唱功戏《汉江女》。关二凤后又拜豫剧一代名家陈素真为师,并被陈收为义女,改名为关灵风。成为豫剧陈门艺术的第一代传人。1952年,关灵风由西安至开封和平戏院演出,一炮轰动古城,被人们称为西京飞到东京的一只金凤凰。同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关灵凤在开封红极一时的时候,一场大病使得她双眼的视力几乎全部丧失,仅右眼微有光感。关灵凤凭着极其顽强的毅力刻苦练习,终于重返舞台,在1956年举行的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得了演员一等奖。关灵凤深得陈门艺术的真谛,她根据陈派艺术风格和自身特点,继承并有所发展地演出了许多陈派的代表剧目,如《三上轿》、《柳绿云》、《三拂袖》等。在这些剧目中,她根据陈门声腔特点和自己嗓音的特质,在声腔上进一步发展强化了陈派艺术。同时,她还以祥符调和陈门表演艺术为基础,广泛吸取豫剧其他流派之长处,成功地演出了《春秋配》、《佘太君点将》、《双侯斗》等剧目。198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她拍摄了纪录片《她,没有离开舞台》,在全国放映。关灵凤经常建工厂、农村去为工人农民义务演唱,还应邀到河北省永年县百花豫剧团为学员们传授技艺,同剧团一起钻山沟下农村演戏,但分文不取,此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关宏达
关宏达 (1914-1967.12.20)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19岁离开家乡,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从事体育运动。他特别喜爱田径项目,然而他一贫如洗,无法续学下去,有人建议他尝试一下演员职业。当时,“天一”影业公司正好需要一名演员,老板邵醉翁一眼相中了关宏达,这使他登上银幕,影片是《一个女明星》。
1936年他进入艺华影业公司,开始正式跻身影坛,曾拍摄过《百宝图》等二十多部影片。1944年他拍摄影片《天从人愿》一举成名,之后又拍摄的《鸡鸣早看天》、《青山翠谷》均是成功之作。特别是1949年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的《三毛流浪记》中他的表演非常成功。由于他在银幕上频频露面和表演技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影迷尊封他为“二胖子”。由此可见,他拍摄的众多影片中,最拿手的还是喜剧角色,他不乏严肃认真、生动自然的表演,在观众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四十年代,他驰骋影坛,拍摄了《凯歌》、《满园春色》、《秋海棠》、《霍元甲》等影片。解放后,他曾拍摄过《球迷》、《宋景诗》、《秋翁遇仙记》、《大李、小李和老李》、《鲁班的传说》、《聂耳》等影片。
关良
1909年 入广东南强公学。1912年 在圣公会金陵中学读书。1917年 随兄东渡日本,先后入川端研究所师从画家藤岛武二,转入“太平洋画会”师从中村不折先生学习素描和油画,尤喜爱西方的凡·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1923年 毕业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院。归国后,任教于上海神州女学。1924年 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画展,声名鹊起,被郭沫若、郁达夫等激进作家组成的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聘为美术编辑,同时为郭沫若主编的《创造》杂志画插图和封面设计。相继担任上海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25年,“东方艺术研究会”改组为上海艺术大学,任教于该校。1926年赴广州任教于广州美术学校、中山大学附中。同年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艺术股股长。在上海美专任教之余常欣赏京剧艺术,偏爱画戏剧人物,并拜师学戏,增加戏剧人物画创作的生活积累。
1937年到昆明任教于国立艺专。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辞去公职,长途跋涉去西北诸地考察石窟艺术,沿途卖画为生。1942年在四川成都举办个人画展,引起美术界很大反响,郭沫若观赏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后,认为是古今奇作,并撰文《关良艺术论》向社会介绍和赞扬他的绘画艺术。茅盾等为之题词称赞。后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到杭州。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
会副理事。1956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关良个人画展”,数天之中观者如潮。1957年与李可染一起赴德意民主共和国友好访问,在东柏林举办个人画展。,莱比锡“伊姆茵采尔”出版公司为他出版画册。“文化大革命”以后,大地回春,在上海举办《关良回顾展》。出版有《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画集有《关良京剧人物水墨画》、《关良戏剧人物水墨画册》、《关良油画集》等,代表作品编辑出版《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
出版《关良京戏人物水墨画》、《关良油画集》等。
关宏达
关宏达 (1914-1967.12.20)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19岁离开家乡,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从事体育运动。他特别喜爱田径项目,然而他一贫如洗,无法续学下去,有人建议他尝试一下演员职业。当时,“天一”影业公司正好需要一名演员,老板邵醉翁一眼相中了关宏达,这使他登上银幕,影片是《一个女明星》。
1936年他进入艺华影业公司,开始正式跻身影坛,曾拍摄过《百宝图》等二十多部影片。1944年他拍摄影片《天从人愿》一举成名,之后又拍摄的《鸡鸣早看天》、《青山翠谷》均是成功之作。特别是1949年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的《三毛流浪记》中他的表演非常成功。由于他在银幕上频频露面和表演技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影迷尊封他为“二胖子”。由此可见,他拍摄的众多影片中,最拿手的还是喜剧角色,他不乏严肃认真、生动自然的表演,在观众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四十年代,他驰骋影坛,拍摄了《凯歌》、《满园春色》、《秋海棠》、《霍元甲》等影片。解放后,他曾拍摄过《球迷》、《宋景诗》、《秋翁遇仙记》、《大李、小李和老李》、《鲁班的传说》、《聂耳》等影片。
关沫南
关沫南(1919-2003),原名关东彦,笔名沫南、泊丐、孟米等,满族,瓜尔佳氏,祖籍正黄旗,1919年11月生于松花江边的永吉县小兰旗屯(今属吉林市丰满区),父亲关力耕是旧东北军的连长。1岁多,他随父母迁到黑龙江省呼兰县,后来又迁往哈尔滨。在哈尔滨二中读初中时,他受语文老师黄应麟的影响,读了许多进步作家的书。他求书若渴,常常省下午饭钱买书读。
自1934年起,关沫南开始用泊丐、名雁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文章,引起一些人的注意。1937年,因家境困难,关沫南高中未毕业就停学,考入邮政系统当雇员,但他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1937年秋,他将7篇小说和1篇散文编成一集,取名《蹉跎》,于1938年春由精益印书局出版。叶福评价该书"有反封建意义,作者文学发展的方向是普罗文学"。他与叶福、陈堤等人合作编辑了《群黎》、《大北文学》、《大北文学周刊》、《大荒》、《南北极》和《北地人语》等报纸专刊和期刊。关沫南在哈尔滨、新京(长春)和奉天(沈阳)等地的报刊上陆续发表了《杜永德》、《地下的春天》、《朱继武》、《堕车》、《高士街》、《地堡里之夜》、《两家船》、《狭的笼》等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随感随写》。1941年,在《滨江日报》和《大北新报》上分别发表连载小说《落雾时节》和《沙地之秋》。他用笔来揭露日伪的统治,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呐喊。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哈尔滨日伪当局加强了血腥统治。12月31日深夜,关沫南在家中被日伪特务抓走,留下来的学习小组其他成员也相继被捕,这就是有名的"哈尔滨左翼文学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关沫南终于从敌人的魔爪中逃脱出来。他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争取祖国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去。他曾主持东北作家联盟工作,任《东北日报》编辑和《新群》杂志主编,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关沫南一边从事创作,一边举办文学知识讲座,极力培养文学青年。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在镜泊湖边》、《险境》、《岸上硝烟》、《雾暗霞明》等。反映朝鲜族妇女抗敌斗争的小说《冰上》,又改编成电影剧本《冰雪金达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在全国上映。1960年,关沫南把大庆油田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深入体验生活,发表了《在红色草原上》等一批文笔细腻、短小精悍的散文。当他正在着手写大庆油田艰苦创业的长篇《唤起朝霞》时,遭遇了"十年浩劫"。"文革"后,关沫南仍笔耕不辍,写回忆录,介绍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活动。他还著有散文集《春绿北疆》、《春花秋月集》,长篇小说《从秘捕死屋开始》等。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的那样,"他的文学创作生活,始终与我们的民族命运息息相关。"长期的创作实践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使关沫南成为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他的《紫花与红叶》获全国首届民族文学奖,理论集《在创作道路上探索》获全国首届民族文学理论名誉奖,中篇小说集《流逝的恋情》获首届满族文学名誉奖。他曾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关松房
关松房(1901-1982)满族。原名枯雅尔·恩棣,字雅云,又字植耘,以号行,号松房,曾用笔名翕齐、夕庵和夕庵主人。擅长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别署夕庵、翕斋。十五岁学画。1925年与溥心畲组织松风画社。1949年后,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编纂,北京中国画院画师。1956年加入中国美协。关松房是清末遗臣、书法家、古物鉴定家枯雅尔·奎濂之子 。在近代京津画派中,关松房以功力高深、笔墨精湛、严师律己而著称。著名宫廷画派创始人“四溥”中的溥松窗、溥佐、松风画会新一代掌门人关瑞之均是关松房先生的受业弟子。
1916年关松房开始学画。
1921年为清末皇帝溥仪画扇面《散牧图》。
1925年所作品“青绿山水”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银质奖。
1925年与溥雪斋、溥心畲等组织松风画社。
1948年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了最后一次个人画展。
1949年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编纂兼第一科科长。
1952年入中国画研究会。
1953年任中国书法研究会理事。
1958年后任北京画院画师。
代表作品有人民大会堂陈列的《十三陵水库》和《长城秋色》等。关松房强调对艺术规律的把握,其山水追本溯源博采众长,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入画院后得游名山大川,在临古的基础上加入写生进行创造,所作笔力苍劲、构图气势雄伟,发展了古人渍墨之法,形成了浑厚、朴茂、劲健的风格。
关肃霜
关肃霜(1928年—1992年3月6日)女,原名关鹔鹴,湖北荆州人,为满族正黄旗驻防荆州旗人的后代。生于武汉,是京剧鼓师关永斋的女儿。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专攻武旦。她出身艺人家庭,父亲关永斋是京剧鼓师。历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省京剧院院长。
她自幼受到艺术熏陶,父亲教她唱《女起解》、《贺后骂殿》,8岁开始练功,三十年代末,她曾向雪艳香学艺,不到半年,这位启蒙老师因家庭所累,辞她而去。她15岁时,她正式拜京剧名旦戴绮霞为师,不但写了契约,还被改从师姓。从此,戴绮霞的丈夫王韵武教把武功、把子,跌打翻扑等基本功。戴绮霞教她文戏。她刻苦练功,不但学习花旦戏,还学习老生戏、花脸戏、小生戏、武生戏和老旦戏,并注意向话剧、楚剧、汉剧和杂技演员学习表演。她随师边学边演,经过勤学苦练,强记博采,16岁在汉口第一次登台演出《虹霓关》,前演夫人,后演丫环,初露锋芒。1946年随师到上海搭班,在连台本戏《蜀山剑侠传》中扮演侠女,能唱能演,能翻能打。她的武打表演,在当时上海剧坛引起轰动。她以俊俏英武的扮相、甜美圆润的唱腔、文武兼备的艺技崭露头角,蜚声艺苑。她不论在信阳城、还是在武汉、长沙或上海,都是文、武、生、旦,无一不演,每演必技压群雄。不论唱、念、做、打、舞俱可称奇绝。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枪、鞭、足、靠旗打出手的艺技,反串小生激昂苍凉、倜傥潇洒、举重若轻的情状,无不令人赞叹不已。一九四八年,这位挂头牌、挑大梁的“梨园怪杰”满师独立。从此,她在艺怨中恢复了自己的本姓。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昆明挑班演出的关肃霜从此扎根昆明,开始了攀登艺术巅峰的学习、钻研及探索创新。一九五九年,她拜梅兰芳为师,先后向梅师及程砚秋等大师求教,学到了许多表现少女内心的精湛艺术技巧,使她的舞台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后来她演的《宇宙锋》、《玉堂春》、《霸王别姬》、《人面桃花》、《红娘》等戏,唱、念、做、打、舞,情真意切,喜怒哀乐发自内心,与早期演技相比,更高一筹。1992年3月6日凌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因病逝世,终年64岁。
关牧村
关牧村1953年11月6日生于河南新乡,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天津歌舞剧院女中音,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关牧村是我国歌坛中一位蜚声中外的歌唱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风华正茂的她就以一首首《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名扬神州大地。70年代是天津歌舞团独唱演员。8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青联副主席,第七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2月18日,关牧村登上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陶玉玲、雷恪生等表演开场秀《四世同堂合家欢》。
1985年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1986年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滦江杯奖。1979年至1981年,连续3年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4、1994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为希望工程捐款,并资助30名学生,直到中学毕业。
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全国首届青年歌手大赛二等奖、天津市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第1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最高艺术成就奖、全国农村歌曲演唱一等奖、全国优秀影视歌曲奖。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在天津市参加声乐比赛获一等奖;1986年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评选活动中获"濠江杯"奖;她演唱的《金风吹来的时候》曾获全国农村歌曲演唱一等奖;她主唱的电视剧《蹉跎岁月》主题歌"一只难忘的歌"获全国优秀影视歌曲奖。1989年曾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朝鲜参加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国际"艺术成就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曾获天津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的光荣称号。
关贵敏
关贵敏,1944年出生,著名歌唱家,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号称中国高音之王,山西长治人。原练圆号,后改声乐。197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1983年患肝硬化,从此常年疾病缠身,现居美国。早年在家乡农业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一名工人,业余爱好唱歌。1978年调到北京中央电影乐团。音域宽广,音色甜美醇厚,将西洋发声和民族唱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在1970和1980年代曾红极一时。代表歌曲有《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青春啊,青春》、《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再见了,大别山 》等。
关海山
关海山(1925.10.23-2006.9.11),原名关铭觉,又名关宁,人称“虾叔”,香港资深演员、粤剧老倌,祖籍广东南海县,生于广州,曾参与超过300多部电影及电视剧演出。年轻时期,“虾叔”活跃于街头的粤剧舞台,擅长饰演英俊小生和达官贵人,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参与粤剧电影演出,从而正式加入演艺圈,初曾参演经典武侠片如来神掌,饰演龙剑飞的好友陆如,擅使七旋斩。
1976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1980年,参演电影《A计划》,饰演陆警主管戚帮办,同年参演电影《辣手神探》;1991年参演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和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1992年出演的贺岁电影《家有囍事》;2000年,出演吴镇宇执导的电影《自从他来了》;同年又在电视剧《京城教一》中饰演谭宗政;2001年参演电视剧《公私恋事多》,饰演唐学濂。
关益全
关益全,1940年生,山西山阴人。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合唱协会、中国戏曲音乐家学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内蒙古交响乐协会,内蒙古二人台学会常务理事,包头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曲。1958年参加工作,1959年开始音乐创作,曾担任乌兰牧骑队员,文工团指挥兼演奏员,1969年调包头市歌舞剧团从事指挥、作曲,曾指挥芭蕾舞剧、歌剧及歌舞晚会一千余场。创作了组歌《草原钢城颂》、管弦乐《走西口随想曲》、大型声乐套曲《辉煌的岁月》等500多首音乐作品。
1981年春获准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师从江定仙、黄祖禧、牟洪教授,并参加了严良堃执教的首届全国合唱指挥班。学习结束时,在各方面的帮助下举办了"关益全声乐作品汇报音乐会"。1983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以专题形式播出、介绍其创作的《钟声响了》、《歌唱生活、赞颂时代》为题的"关益全作品音乐会",曾在国内150家电台展播的"生活的旋律"与金陵之声对台湾听众播出的"从大漠敲响的钟声"专题音乐,引起了社会的反响。
1991年1月27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等26家单位联合主办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关益全作品音乐会"上,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中国电影乐团及首都的歌唱家们,演奏、演唱了《春天来到中国》、《国土内蒙古》等六首交响合唱,《从草原到北京》、《我年轻的共和国》、《今日中国的大地上》等24首重唱和独唱作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均以专题形式介绍播出了音乐会的实况。人民日报、人民音乐等报刊做了评论报道,音乐周报曾载文称"他的创作方向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艺术趣味是高雅的"。文化部民文司,国家民委文宣司分别颁奖表彰。在从事领导和担任艺术总监耕耘的草原新剧种漫瀚剧创建的17年间,先后应文化部邀请四次晋京演出,并入选第三、第五届中国戏剧节和第四届中国古文化艺术节等参赛中,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种奖"、"中国戏剧梅花奖"、"97首届曹禺戏剧"奖等60多项国家级奖励。曾应邀出访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地区。发表有《欧美艺苑见闻录》、《访欧乐记》等论著。出版有《关益全歌曲选》、《关益全音乐作品精选》(双CD)、《艺评乐论文集》、《作品音乐会曲集》、《编创合唱作品选集》《艺苑拾影纪实作品展选集》等。先后被评为包头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被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人事厅、文化厅授予全区"优秀文化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事厅评为"全区思想宣传战线先进工作者",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被授予"全区杰出作曲家"。在建国六十年期间被包头市委、市政府授予"有成就的艺术家"。
参加由包头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创意、策划并与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内蒙古电视台主办进行"黄河万里行"而采集、整理编配合唱,承担总导演的《黄河情韵》--大型民歌演唱会于2011年10月16日晚唱响北京人民大会堂。
关振军
关振军,男,1944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高级检察官,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后深造于中华气功进修学院。现任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焦作市吴式太极研会武学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方人体文化特约研究员。江南气功医疗研究中心研究员。60年代开始习武,习吴式、杨式、陈式太极拳、大悲拳、查剑、五星捶,被著名武术家王培生收为入室弟子得其精髓。成为吴式太极拳传人。尹氏八卦拳传人,刘氏八法传人。并以气功点穴见长。
1995年春节,随王培生演练吴式太极拳,中央电视台曾予专题介绍。曾应邀担任第二、第三届中华民间武艺精粹邀请赛副总裁判长。注重气功、武术的理论研究,主张将太极拳运动与气功修炼相结合,从而创立中国独特的养生健身之道。
1997年10月应邀参加东方人体文化国际研修大会,作题为《太极拳与中医经络学》的学术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与中医经络学的关系,阐发了太极拳健身与技击的理论,受到大会的热烈欢迎。该文收入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觉明智慧之路》。
其传略入编《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中华气功名人百家功法大全》、《中国当代气功名医》、《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多部大型辞书。撰文《漫谈太极拳收式》、《太极拳神与意之应用》、《太极拳与中医经络学》、《开三关通三田》、《点天枢治腹疾》。
关润雄
关润雄,原广东南海体委副主任,现任南海黄飞鸿狮艺武术馆馆长、总经理、总教练。1984-1997年任中国南海龙舟队、醒狮、武术团总教练,顺德、东莞、广西、江西、北京、天津等龙狮团教练顾问,获佛山体委先进工作者、佛山、南海市杰出青年称号,1990年佛山、南海市立功授奖个人称号。关润雄七岁开始随家父关养暖学习洪拳,后于佛山拜师彭南门下学泳春拳,随马齐练龙形拳。擅长南派传统拳械、南狮、舞龙和龙舟等,且颇有建树。1998年带队参加香港世界武术功夫精英赛并任裁判、教练,获6个金奖。1989年,与徐才参加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武术、醒狮比赛获特优奖。1992、1994、1995年分别获取香港国际武术醒狮第五名、第三名和亚军。1995年代表中国A、B队参加广东增城国际龙狮赛,获第四、第五名。1996年,获上海国际醒狮赛第四名;1996年全国农民运动获醒狮赛第一名,比利时国际醒狮比赛冠军。1997年获醒狮赛全国冠军。1994至1996年担任香港国际赛,上海、佛山等国际赛龙狮等总裁判长。1998年应邀担任在香港举办的世界龙舟协会教练员培训班导师。同年担任珠江三角洲狮王之王争霸赛总策划、总裁判长,并获该次比赛金奖。1998年,出席毛里求斯华人社团联合会成立十周年暨印度洋华人社团联合成立舞狮和龙舟活动,担任总策划、总指挥、总教练。1999年,参加香港世界醒狮邀请赛获亚军,担任香港世界醒狮邀请赛副总裁判长。曾受国家体委委托主笔编写《中国舞狮竞赛规则》,受国际龙狮总会委托,编写《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获推广南狮奖。关润雄在龙舟方面亦成绩斐然,曾率队获得40多个全国和国际赛的冠军。1984-1996年,获全国龙舟600米和1000米冠军;岳阳、乐山、九江、"庐山杯"国际赛、北京十三陵、长江三峡拉力赛、国际龙舟赛600米、800米、1000米冠军;1986-1989连续四年获澳门国际赛640米冠军,香港国际龙舟赛亚军;1995年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应邀带领海南省男子龙舟队获男队冠军、广西省男队获亚军、女队获冠军;1995年带领江西省女子龙舟队获全国龙舟和"庐山杯"国际赛600米和1000米冠、亚军;1995年率队获南桃源国际龙舟赛亚军,并担任南国桃源国际龙舟赛总裁判长。关润雄曾受国家体委托,编写《中国龙舟竞赛规则》和参与国际龙舟协会编写《国际龙舟竞赛规则》和确定全国及国际龙舟比赛等器材。担任全国、亚洲、世界龙舟协会教练员培训导师。曾赴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西欧、南非、毛里求斯、澳洲等地)任教、讲学。作品和传略被载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著》等典籍中。
关曼青
关曼青,原名关瑞兰,开平百合镇虾边村人,是岭南著名女画家。她自幼聪明伶俐,文静好学。她母亲纯朴善良,精明强干。自小,母亲便教给她制灯、剪纸、裁衣等各种手艺;稍长,即能裁制衣服。父亲关以文,从小喜爱书画,后到南美洲的秘鲁谋生。在国外,曾拜西洋画家为师。
关曼青的父亲关以文,从小就喜欢书画。看牛时,常带着纸笔坐在牛背上写写画画,有“小王冕”之称。后到南美洲的秘鲁寻找出路,在国外,关以文仍坚持习字学昼,曾拜西洋画家为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兴中会(后改为同盟会),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四出筹募革命经费,运用他的绘画艺术和书法宣传革命。孙中山曾书“画笔如生”、“博爱”、“天下为公”等横幅赠给他。关曼青的母亲,贤良能干,刻苦耐劳,还会制灯剪纸。族中谁家添丁,都请她制作花灯。各色彩纸在她手中剪出的花鸟栩栩如生,彩带如锦。哪家有事请她帮忙,从不推辞,甚得翁姑和乡亲们的称赞和敬重。关曼青的父亲忙于革命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她便挑起一家四口的生活负担,天未亮起床到菜园种菜浇水,天色微明即担菜上墟摆卖,卖完菜顺道还到缝衣店取衣料回家缝制,以换取微薄的工钱,夜间还得拖着疲倦的身躯纺线织布,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关以文回到家乡为止。关曼青的画,既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运用西洋画的素描光暗方法来表现人家和物的质感,探索出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一条新路。
关阔
关阔,(1926~ )别署老钝,满族,河北承德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河北省分会副会长,中国磁州窑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根雕艺术协会河北分会副主席,承德画院院长。
曾任承德市文化馆馆长,承德市文物局顾问,热河画院院长,承德工艺美术公司经理等职,曾当选为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人大副主任,人民日报社神州画院顾问。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河北省分会副会长,中国磁州窑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根雕艺术协会河北分会副主席,承德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级书法作品展览及在日本举办的书法展览,并被收藏。有的作品入选1985年河南“国际书法展”。行草巨轴收入《中国现代书法选》(第三集)。亦兼治印,白文宗秦汉,朱文多饶封泥意趣。曾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风图《与祖国共苍翠》。其书法涉及篆隶楷行,尤以札书小字为佳,洋洋洒洒,尽出心源,学识修养皆流于字里行间。1984年为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作《与祖国共苍翠》,同年,个人画展在北戴河展出 。1992年4月,率团访日,曾与日本书道名宿续木湖山、金泽子卿等交流书艺,享誉东瀛。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关槐秀
关槐秀,1934年3 月生,满族,特级教师,大专。他参加工作以来,边工作边积极学习体育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改起步早,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勇于拼搏不断创新,摸索教学教育规律。50年代初就以教学教育效果好而称著,因此从教40余年中,700余次为国内外教授、专家、学者,大、中、小、幼教师,干部40万人次讲课、做示范课,为培训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应邀赴25个省市(台湾)、5个国家讲学交流、出版教材、撰写论文等。尤其改革开放后带头设计、亲自实践"体育教学科学化"探讨研究,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已初步总结出能适合全国中小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法。曾获国内外各种表彰奖励106次,国内外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123个单位342次报导。
关德兴
关德兴(1906-1996),中国香港影视演员。原籍广东开平,生于广州。13岁前往新加坡打工,并学习戏剧表演。
1906年农历5月25日生于广州,祖籍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出身于贫苦家庭的他排行第二,父亲早年因病去世。12岁,关德兴开始靠气力赚钱,做建筑业小差。13岁曾经往新加坡的餐厅做侍应,并开始学戏,拜师小生新北。16岁,关德兴已去广州参加了“红船班”,经常下乡演出。后来为了深造粤剧,便拜了靓元亨为师。他有志学编剧,曾写过一长篇小说,但未曾出版。
1928年(23岁),关德兴结婚,妻子就是演员“扎脚胜”的女儿,后来生了儿子关汉泉。
1932年,在美国三藩市主演电影《歌侣情潮》。
1935年,主演《昨日之歌》。对日抗战期间,他参与组织粤剧团到广东、广西与湖南等地义演,也曾与白驹荣、胡蝶影、冯镜华等在普庆戏院举行义演,以进行抗日宣传和慰问军队的活动,后又环游全美国募捐支持抗日,因而被誉为爱国艺人。20世纪50年代,他组织了“关德兴剧团”,后来改以跌打行医为业,电影为副业。
1952年,他在香港英皇道开设关德兴药局,专卖跌打风湿药。
1953年,关德兴被邀请到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马来半岛上的霹雳古冈州公会当武术教练,传授中华武术长达四年。
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开设了“宝芝林”药局。粤剧方面,他擅演关云长,其开面工夫细致,且最擅抛绳拉弓等武功。关德兴从事影剧表演60年,主演过130部影片,当中77部都是黄飞鸿影片。黄飞鸿系列电影是世界上剧集数量最多的电影,关德兴是主演这一系列电影最多的演员。1982年,获得英女皇颁赠的MBE勋衔。1996年春天重返美国接受三藩市阿姆斯特朗大学颁发的人文荣誉博士学位。1996年因胰腺癌病逝于香港。
关露
关露(1907年7月14日—1982年12月5日)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原籍北京市延庆县。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中共特工,与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曾在中国诗歌会创办的《新诗歌》月刊任编辑,诗作《太平洋上的歌声》蜚声当时上海文坛。有“女诗人关露”之称。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曲《春天里》的作者。
1907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右玉县。幼年家贫自学完中学课程,1927年至1928年,先后在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学习。1930年初,第一篇短篇小说《她的故乡》发表于南京《幼稚周刊》。关露,1907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右玉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左联”。[1]
1939年冬至1945年,她受组织派遣,先后打入汪伪政权和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共产党优秀的“红色间谍”。在该刊发表长篇小说《黎明》,同时以此作掩护,收集日伪机密情报,并积极组织策反,功勋卓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因病由苏北转到大连疗养。1946年病愈后,被分配到苏北建设大学文学系任教。
从1947年秋到1951年秋,先后在大连苏联新闻局、《关东日报》社、华大三部文学创作组和电影局剧本创作所工作。自1955年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曾因受潘汉年问题一案牵连,两次入狱,达10年之久。
1980年后.因患脑血栓症,全身瘫痪,失去工作能力。1982年12月5日,关露在成功昭雪后并完成了回忆录,服安眠药自杀了。关露把毕生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由于她的特殊身份,终身未嫁。她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党和人民永远怀念她。
1982年3月23日,北京朝内大街203号。
中共中央组织部派人向躺在病床上的关露宣读了平反决定:关露的历史已经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撤销和推倒强加于关露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
“决定”还撤销了过去对她的审查处理报告:“关露在接受组织任务到敌伪机关期间,并未积极为党工作,而是公开地为敌人工作,起了汉奸的作用。”
43年的汉奸骂名,10年牢狱,终于昭雪。7个多月后,1982年12月5日,关露在完成了回忆录以及她的老上级潘汉年的纪念文章之后,服安眠药自杀。
在悼念关露的座谈会上,夏衍说了这样一句话:“解放后30年关露内心一直非常凄苦。她的死必有原因。”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