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
东任上关帝庙调研概况
2023/5/11 9:20:11   1991次浏览

 

          202359日,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党支部赴临猗县开展主题党日实践调研活动。共调研四座县级关帝庙,在东任上关帝庙调研时,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文杰热情接待,并介绍道:

东任上关帝庙位于运城市临猗县嵋阳镇西任上村东任上自然村东北部。该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 61.6 米,东西宽 10.88 米,占地面积 670.21 平方米,建筑面积 310 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为戏台、献殿、正殿,两侧为东西妆楼、大门。现东西妆楼、东配殿、大门、围墙已整体坍塌,仅存中轴线上 处建筑。

 

沿

 

    庙内现存题记两处,一处位于献殿栿脊板上,一处位于戏台墙面。献殿明间栿脊板题记旹大清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月建壬辰十七日庚子吉时口申主木丙辰相创建关帝庙献殿三楹伏祈告竣之后合村人物平安吉祥如意谨誌,道光十六年(公元 1836 年)。戏台西山墙墙面有诗一首,落款题记光绪己丑中秋之吉题,光绪己丑年为光绪十五年(公元 1889 年)。通过走访村内长者任百管(81 岁),结合庙内题记记载,将该庙历史沿革及历次维修情况整理归整如下:

 

 

 

关帝庙献殿创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 1836 年);

1947 年,当地东堡战大炮将东配殿炸毁;

1947 年,关帝庙作为学校进行使用,上世纪 80 年代搬迁出去;

上世纪 60 年代,对戏台屋面进行揭瓦维修;

上世纪 60 年代,戏台两侧东西妆楼、大门、围墙后人拆除;

上世纪 60 年代,正殿作为库房使用,上世纪 80 年代库房搬迁出去;

上世纪 80 年代,学校、库房搬迁出去后,关帝庙随之闲置、荒芜;

2007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关帝庙进行了普查登记。

 

 

 

 

 

壁画:山墙有壁画,为战国各国攻伐战争内容,有秦将白起、秦将蒙骜、魏公子信陵君、赵将廉颇、燕将乐毅等。东西山墙各题诗一首,西山墙墙面壁画残缺,诗词仅部分词句可见,东山墙诗词完整,诗名“乐毅伐齐”,内容为“滹沱一路擁戈矛 南向临淄復旧仇 四三兴国闻风应  成败 掌欲起郭隗问所由”,落款“留坡居士张映口时年七旬 敬録并书”。

 

 

 

01历史价值

庙内献殿创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 1836 年),距今已 180 余年。中轴线上建筑格局保存基本完好,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保存有木构架、台基、砖雕、木雕、壁画等文物珍品,拥有一定的历史保护价值。

02艺术价值

戏台东西山墙内壁画精美,为战国各国攻伐战争内容,有秦将白起、蒙骜、魏公子信陵君、赵将廉颇、燕将乐毅等。人物、战车形象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墀头砖雕、梁架木雕、艺术斗拱等构件造型精美,同时关帝庙建筑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坚固,整个建筑结构运用力学和美学相结合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03科学价值

运城作为关公故里,关帝庙遍布各市县。东任上关帝庙虽然仅存中轴线上 座建筑,但对研究关帝庙发展历程提供宝贵的建筑实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04社会文化价值

东任上关帝庙作为关公文化信仰的具体实物体现,是当地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之所在。关帝庙的维修,不仅是对建筑本体的维修,也是为群众的关公信仰提供更好的平台。保护好关帝庙,可以为临猗县文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发展树立典范,发挥表率作用。

 

 

版权所有: 山西省运城市关帝庙文物保管所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09号